近日,常州市第三中学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活动,由侯恺雯老师带来以“苯的教学设计”为主题的精彩授课,众多化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化学教学的新路径——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教学。 课堂上,侯老师巧妙地以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苯的故事作为开场,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资料,瞬间将学生带入那个充满探索精神的科学时代。学生们在情境中思考: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并研究苯这种物质的?这一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讲解苯的物理性质时,侯老师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闻气味以及对比苯与水的差异,深入了解苯的特性。而在苯分子结构的探究环节,更是将问题驱动教学展现得淋漓尽致。侯老师讲述科学家探索苯结构的曲折历程,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尝试书写苯的结构简式,并组织热烈讨论。当分析凯库勒式的局限性时,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学生们在思考中逐渐理解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 化学性质教学中,苯的燃烧、与溴的取代反应实验以及多媒体展示的反应原理,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深入思考反应机理。课堂结尾,师生共同回顾知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后评课环节,老师们对此次公开课给予高度认可。大家认为,以苯的发现史为真实情境,围绕关键知识设置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针对部分学生理解苯分子结构的困难,老师们建议进一步强化模型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此次公开课为“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教学”提供了范例,有力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成长,为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