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思辨类作文写作策略
学习目标:
明确二元关系作文的写作策略,使学生能辩证分析二元关系要素
导入:
二元思辨类作文是高考作文热点之一。二元指的是两个关键要素,思辨就是要两个写作要素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异同,揭示内在逻辑关系。
任务一:
原题回放:
有人说做事情,先找准方向再去干;也有人说,可以先干起来,在干的时候也可以修正方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请你从审题立意、结构框架、语言表述方面对以下作文打分,并说明理由。
①做事的方向
方向是我们立下的明确指标,帮助我们在做事时指引导道路。但有时为切身处地的践行,之前往往找不准方向。那究竟是先做还是先找方向呢?
有人说,做事先找方向,再去干,也有人说先干起来,再修正方向。这些人的说法往往建立于个人生活实践和周边的真实事件。总结得出两者无关对错,分不出高低。在不同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所选择的方案便会不同。如果将做事比作登山,那么先确定的方向便是脚下的登山路径,就会减轻我们的负担,先干再修正方向,便是一步步摸索登顶,这固然耗时,但同时也收获了不一样的风险和风景。
依照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两种方案,往往会让诸多难题困境变得不值一提。如若不然,无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成为最优解。好比去践行自己从未涉猎的事情,盲目地定方向,不但耗费时间、花费心力不说,到头来也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南辕北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一开始的方向错了,那么实施一辈子可能也到不了终点,但只要在实践途中不断践行,调整方向,那么道路就是四通八达的,不愁到不了目的地。
当然,一味的先干再调整方向也是不可取的,没有明确的大纲统领,再怎么实践,再怎么调整方向,都有可能在绕圈子,到头来也达不成目标,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这时,唯有明确的立出目标,才能驶向前方继而砥砺前行。
面对不同的事情,选择不同的方案,灵活变通,让我们稳步前行,不以山河为远,奋发向上,不以日月为限。
②目标前进与步步为营
有人做事情通常先规划,确定方向再去干。相反,有人做事情不规划,走一步算一步,不断调整。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先将方向确定再去干,也可以步步为营。
先确定好方向,有利于我们进行规划以及准备相应的物品,做好保障与防范工作。相反,走一步算一步是在前进的时候,不断调整可以适应情况突变,所以二者都重要。
北京明白—鲍硕从小对航天领域感兴趣,并表明一定会在航天局工作,不断努力后考上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对抗专业,毕业如愿进入航天局。初来乍到的她勤勤恳恳,为工作履历添上了浓厚的一笔。某一次,她被调度组组长注意,并邀请他来调度组,声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过女调度员。因此,鲍硕来了兴趣,暗暗立下决心当调度第一人。就这样,他再次从小白当起,不懂就问。功夫不费有心人,在神舟六号某次执行任务中,她组织的调度工作无一差池,更在后来长达数小时、上千道指令的调度工作中以零失误完成了任务,现在已经成为调度组组长。鲍硕打小就定好了方向,一路走来不曾动摇,后来工作后再次调整方向,成功跻身航天领域的一代人物。
但总有马失前蹄的情况。巾帼不让须眉,铁血霸王花廖华清大学毕业就投身于部队,他在部队里吃苦耐劳,训练认真,各项科目都很优秀。就在他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时,意外发生了,他在某次攀爬过程中不慎摔落,大腿骨折,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让他失去冷静,他只好休养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他每天问战友,今天训练什么,教了什么新的,通通记在本子里,白天也没闲着,训练上肢力量,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修复下,下肢完美如初。当即就投身训练。后来在比武中取得第一,在男女混合积分制中,取得前五是党20大军区代表。可以看到,面对突发情况,步步为营优于提前定好方向。
确定定目标与步步为营同样适用于我们高三学生。定好方向,不断努力或步步为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③做好掌舵人
人生中总是会有很迷茫的时候,你在路上不断徘徊,找不到方向。你可能选择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外在条件的改变而决定方向。你也可能在每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清晰的目标奋勇向前,无所畏惧。做事情本身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先找准方向再去干,还是先干后去修正方向,都是选择中的一种。
先找准方向再去干,是有了清晰目标并为之努力的过程。古人从前就有过“银汉迢迢暗渡”、“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这样对于太空世界的向往。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国不断向航天事业进军,在技术与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看到星海浩瀚。袁隆平为解决粮食不够的问题,一心一意专注投身于杂交水稻建设事业中,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成功研制出新型水稻,造福一代又一代人。当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后,就找到了主心骨,有了为之奋斗的动力,即使遇上困难,也会不断找寻方向去破解,达到最终的目的。
而先干后修正方向往往会陷入误区,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徘徊。当你做一件事没有任何方向目的时,往往会懒散、消极怠工,你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先找到一个突破口去尝试,在几次之后你会感到受挫,想要放弃。心理状态的消极导致了你的失败。可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及时止损,即使开头不顺利,但你不放弃,坚持找出路,也总归不会一件事都干不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也许你会在开头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可这并不代表着以后就没有希望,只要在进行中找到了方向,最终也可成功。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但不管何种方法,都得必须有目标,可能第一次就找对了方向,但也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不断尝试后才确定。路程布满荆棘。我们应该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最终鲜花盛放,流香四溢。人生之路可以迷茫,但不可以失去方向,做好掌舵人,再配上一点胆大心细,最终就会抵达彼岸迎接阳。
④把握方向的契机,寻找事情的途径
有人说,做事情先找准方向再去干,也有人说可以先干起来,在干的时候随时修正方向。我无法判断观点绝对的对错,毕竟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依据其人生经验得出的,存在即合理,因此每个人都有定方向的契机,都能找到做事情的途径。
方向是引导你走向人生彼岸的路牌,是漆黑夜晚里海面的灯塔,是大雾中风吹出的一条可视的小路,是一只在你迷茫的时候牵住你的手。当方向被赋予了精神价值后,它就不再只是东西南北。我们常常会迷茫于方向的全面,纠结于方向的迟迟未定,纠结于自己适合的方向,却总是忽略个体的差异性所导致的方向的差异性。
从开始便确定方向的人不计其数,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曹操从一开始就决定做出一番伟业,这样的决定不断鼓舞他,最终他成为一片天地的主宰。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上世纪新中国航天事业处于落后阶段。外国的嘲笑促使中国心中埋下了一颗振兴航天事业的种子。经历了几代人的奋斗,我国航天事业终于跟上了世界。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动力。一开始就确定方向,使我们的脚步更稳,心中更坚定,付诸努力更加集中,取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然而,边干事情边修改方向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受父亲影响,从小就想当官造福百姓。随着他一步步走向高位,所面临的风险越多,所承受的煎熬也就越多。最终,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世态炎凉,自请下放到一个小县城,偏安一隅。开始他为之努力的方向成为了折磨他身心的利器。可见,从起点就制定方向并不适合每个人。方向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个体,还要考虑时代背景。在种种原因的制衡下,我们不得不考虑方向制定的时间点。
倘若你领略过世间的善与恶、美与丑,深知自己的目标并非能承受可能导致的结果,一开始就确定方向也许更适合你。倘若你不谙世事,不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请大胆往前走,并及时纠正调整方向。毕竟,人生是一个不断试错又不断修正的过程。
⑤确定方向,紧握时机
方向就是出发之时,如果方向偏离,则需要再花费大量精力修整,忙碌一番,又回到原点,碌碌无为。所以认为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再稳步前进,完成目标。
方向是做事的引绳,带领人们进步;方向可以是心中的志向目标,以一坚定的信念驱使我们迈出步伐;方向亦可以是精神的指引,凭借对家国信念的追逐到达远方。如果王安石没有方向,如何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发起惊天动地的革新。如果没有方向,单杏花如何拼搏数月,潜心研究建成如今便利的铁路平台,方向,为之后的努力打下基石,为以后的高楼筑上牢固地基。
而如今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在信息的洪流中无所适从。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目标方向,而是懒惰地过起“二手人生”。他们确实一直在行动,模仿网络上的打卡,观看10分钟的电影解说,名著概括,但没有自己的方向。即使这样能降低对未知的风险,也不能不承认自我的迷失,方向的缺乏。因而,方向让我们保持自我,让社会避免同质化。
可有人说,找准方向后,都失去了原有的冲动和热情,可以先干起来,再修正方向。先干起来,克服了接触新事物的抵触不安,但干什么呢?又将陷入深深的迷茫无助。此时内心的焦虑会影响行动。所谓病急乱投医,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六国论中燕国派荆轲刺秦,是在努力抗秦,但方向有误,最终加速了灭亡。所以方向的制定不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是为之后的每一次行动负责。
找准方向的措施有很多,就个人而言,考虑当前的境遇,反思自我的得失,设立清晰的目标,要注重培养,根据自身能力分解为小目标,行动总结,再加入思考,尝试重构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
就社会而言,方向决定了就业和发展。社会应照顾大部分人的意愿,制定合理智慧的发展蓝图,这样才有更多的人能潜移默化中找准方向。就国家而言,方向影响兴盛,更应该找到人文与科技的平衡,让我们都能顺着时代的潮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⑥找准方向和修正方向缺一不可
做事情之前,许多人不知道是先找准方向再去看,还是先做事情并后期调整方向,因此往往会陷入纠结的处境。
事实上我们先应明确方向,围绕这一方向做事,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调整方向。明确方向是为了让我们对这件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确定核心,不断地向周围辐射。只有定好了大纲,才能保证第一步没有走歪,有效减少一步错步步错的风险。在干的时候修正方向是为了时刻对这件事的进展有所关注。如果之前对这件事理解不恰当或有偏差,那也可以通过及时调整来把这件事做好。所以说,做事应该先找准方向,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方向,以成大事。
如果我们先找准方向再去干,但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方向,可能会引起一个小错误,而让后面的大方向全部走歪。那就像远行冒险的人在分叉口处没有看清楚地图,选错了岔口,不仅到不了最终的目的地,一错再错,还让之前的努力全功亏一篑,得不偿失。所以说,即使一开始找准了方向,但在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也需要积极调整。
反之,如果我们先行动,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加重了做事情的负担,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做到一半,发现需要推翻之前的过程,全部重来。不仅拖延时间,影响效率,还会消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旦热情退去,自然也就无心做好这件事,最终成了烂尾工程。所以说,即使想要靠后期来调整方向,也需要一个明确的开始。只有大方向定了,才能事半功倍。
找准方向和修正方向,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从一开始就找准方向,以便于后期的修正,只需要进行细微的调整便足以成事。修正方向也离不开一开始方向的找准,减轻负担。因此,只有当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二者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做事情要先找准方向,为接下来的进展打好基础,再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向,二者共存时,事情才能做好。
任务二:
你认为你在二元关系思辨类作文的写作中有什么问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