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2月26日,常州市第三中学举办了语文主题教研活动。活动通过同课异构展示、名师专题讲座等环节,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深度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同课异构: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
本次教研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为研究载体,成琪、钟雨辰两位老师呈现了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成琪老师以“文道合一”为纲,通过对比《史记》与《新五代史》的史论特色,引领学生品鉴骈散相间的语言艺术。在“盛衰之理,岂非人事”的反复吟咏中,学生们既掌握了史论文体特征,又感受到汉语的音韵之美。
钟雨辰老师则另辟蹊径,以“庄宗是否完成父亲遗愿”为思辨支点,通过史料互证、观点碰撞,将课堂推向思维的高地。当学生发现庄宗虽完成“系燕父子”“函梁君臣”的具体遗命,却最终失守江山时,“创业与守成”的辨证思考自然浮现。这种以问题驱动深度学习的模式,展现了文言教学的时代价值。
【名师引领:在困局中寻找突破】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欧阳林以“语文教师的成长”为核心主题,用自身从一名曾陷入困境的青年教师到教育名家的成长轨迹,为新一批青年教师绘制专业发展地图。针对“理想与现实”“内卷或躺平”等现实困境,欧阳老师提出“三度突围法”——在文本解读中保持思想锐度,在教学设计中注入文化厚度,在职业发展中葆有理想温度。
结合当日研讨课例,欧阳老师现场示范如何挖掘《伶官传序》的思辨基因:从“盛衰循环”看历史规律认知,自“忧劳逸豫”析人性普遍困境。更以《哪吒》导演饺子闭关创作的热点为例,强调“教育是慢的艺术”,勉励师生在信息浪潮中修炼“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
活动结束后,语文教研组长蒋老师表示:“这次研讨实现了从文本细读到价值引领的贯通。特别是欧阳老师提出的思辨能力是高中语文乃至教育的最底层逻辑,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视界。”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纷纷在研修手册上写下感悟:“既要像成老师那样深耕语言沃土,也要像钟老师那样架设古今桥梁,更要像欧阳老师那样永葆教育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