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二8班的化学课堂变身微观世界的探索场,一场围绕“分子间作用力”的精彩公开课在此上演。此次公开课由李敏主讲,为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重要内容揭开神秘面纱。 课始,李敏老师以冰浮于水面、酒精易挥发的日常现象为切入点,抛出“为何冰能浮在水面上?为何酒精比水更易挥发?”的疑问,瞬间点燃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分子间作用力”这一主题。 讲授环节,李敏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化学键知识过渡到分子间作用力概念。通过对比Cl₂、Br₂、I₂的沸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讲解范德华力时,结合实例分析其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借助乙醇和乙醚挥发性的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在讲解氢键这一难点时,以水的沸点异常高、冰的浮力现象为例,详细剖析氢键形成条件与特点。 课堂上,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方式。针对“HF的沸点比HCl高”的问题,学生们热烈讨论,从分子间作用力角度深入分析。两个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间作用力差异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培养了科学探究与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结尾,李敏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要点,着重强调氢键的特殊性及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课后,李敏进行了深刻反思,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计划为理解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实例和动画演示,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此次公开课,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热情,为化学学习注入新活力,也为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