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4-2025第一学期每周一课(鹿甜)
发布时间:2025-0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高举五四火炬,争当五四青年》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鹿甜、胡心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扩大、结果等史实;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能够体会且涵养五四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教师讲述】“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五四运动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今天让我们随着这激荡的旋律,走进历史,认识五四。

(二)讲授新课

1.寻源五四

1)时代背景

【教师讲授】要真正理解这场运动的深远意义,我们首先需要穿越时空的迷雾,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分析五四运动爆发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回答。

 








2)导火索


【教师讲授】时代当中的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潜藏力量,一旦某个关键的导火索被点燃,这些集聚的力量便会如同火山爆发一般释放出巨大能量,而这个导火索就是?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教师讲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十几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奔赴欧洲战场,为一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站到了世界舞台上。当中国是战胜国的消息传入国内,举国上下一片欢庆鼓舞,北洋政府还在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宣扬这是“公理战胜强权”,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讲授】在处理战后事宜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正当、合理的要求?

【学生回答】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

【教师讲授】从这些要求中可以看出国人对民族独立和国家领土完整的热切期望。但是这些合理的要求实现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英法美等国不仅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而且还做出决议,正式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教师讲授】中国明明是战胜国,怎么还是像战败国一样任人宰割呢?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公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了,这成为了点燃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2.再现五四

【教师讲授】如此屈辱的消息传到国内,民众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沉重的,无奈的,悲痛的,愤怒的……

【教师讲授】5月2日,北京晨报《外交警报警告国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原来满怀的是希望,但是现在转化成了满腔的悲愤,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满腔怒火一瞬间爆发出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大致过程。

【教师讲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五四运动的大致过程,也感受到了满腔的爱国主义情怀。五月四日,北京学生罢课,进行游行示威,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挥舞着旗帜,上面打出各种各样的口号,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教师讲授】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无情镇压,六月三日到四日,北京大批学生被逮捕入狱。消息很快传到上海,六月五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五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扩大到了工人商人,五四运动的斗争形式从学生罢课扩大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三罢”斗争从上海席卷到全国150多个城市,使五四运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广泛的爱国运动。

【教师讲授】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爱国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成果呢?

【学生回答】在全国各界抗议下,释放被捕爱国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教师讲授】我们用一个表格对五四运动的过程加以巩固。

 

3.回望五四

【教师讲授】结合「学思之窗」和史料,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1)性质

【教师讲授】从《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与帝国主义列强争国家主权,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主义,誓死力争体现五四运动的彻底性和不妥协性,还我青岛……同胞起来呀体现爱国主义和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教师讲授】因此,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教师讲授】五四运动还是一场怎样的运动?

【学生回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自觉参与进来,反封建斗争,推动社会进步,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教师讲授】从思想层面看,五四运动又是一场怎样的运动?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意义

【教师讲授】这样的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讲授】我们继续从思想的角度出发?五四运动主要传播了哪一新思想?

【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

【教师讲授】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一大批知识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也看到了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丑恶嘴脸,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他们在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教师讲授】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工人阶级蕴藏的伟大力量,开始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说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教师讲授】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说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新在哪里呢?进行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

【教师讲授】五四运动以以往不曾有过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当然五四运动也给当代青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五四精神,我们请胡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五四精神。

4.赓续五四

【教师讲授】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的一次重要事件,更是中国青年精神的象征,在运动期间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五四运动的精神的概念。罗家伦将“五四运动”的精神归为“三种”:第一“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第二“是社会裁制的精神”;第三“是民族自决的精神”。并三呼万岁:“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裁制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 张东荪将“五四运动”精神概括为“雪耻除奸的精神”所谓“雪耻”指的是“反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所谓“除奸”,指的是“改造腐败不中用的政府”。

【教师讲授】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进入21世纪,五四精神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同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指出五四精神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讲授】虽然五四运动距今已经100多年了,但是五四运动孕育的深厚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了民族心,铸就为民族魂。今天,五四的号角依然激励民族前行,五四的火炬已然传到新时代的青年手中。接下来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各个时期的青年是如何接续奋斗的。

【教师讲授】青年永远是社会最有力量的群体,尤其在今天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量子科学团队,代表中国站在了全球量子研究最前沿;在今年的奥运会上,无数00后为国争光,在疫情期间;“00后”的青年穿上白衣,奔赴一线;“00后”的学子心系家园为国发声…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四精神。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同学注意到视频的开头,有一位革命前辈问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还会不会有人记得?”我想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者就是你们了。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写一封跨越百年的回信。

【教师讲授】听完大家的分享,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革命前辈怀揣感恩,也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勇于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我也相信在未来,国家会因为有你们而变得更加强盛。就像视频中的歌词一样,未来该如何登场,有我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讲话中给当代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第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第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第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第五,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第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教师讲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更不要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三)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希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五四精神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本节课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授课过程中,按照“寻源五四—再现五四—回望五四——赓续五四”的顺序,由鹿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及意义,由胡老师带领学生理解、感悟五四精神。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深刻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学生也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本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后有待改进:

1.对学生的引导能力有待提升。对学生给出的不是很完整的答案,没有做到很好的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回应只有“不错”“很好”之类的单调的评价语,不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

2.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深度挖掘,让学生不仅了解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