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4-2025第一学期每周一课(钱莹)
发布时间:2024-12-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合格考模拟历史试卷

命题人、审核人:张坤玲 

2024.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概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   

主要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红山文化 

代表性成就 

粟;彩绘陶器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玉器;祭坛神庙 

分布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A.孤立隔绝      B.多元发展       C.领先世界      D.渐趋一致 

2.西周将殷商亲族分封给新封国作为臣民,从而将周人与殷民、土著部族捆绑为一个国家共同体,改变了夏商时期的亲族聚居的状况。这一做法(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内外服制度的建立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确保了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3.秦朝时规定在书写文书时,如本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等,在其前都要空一格或几格,或重新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或另起一行高出数格书写。这反映出(   

A.以德治国的思想                   B.与民休息的政策 

C.法律至上的理念                   D.皇权至上的特征 

4.地图作为一种重要史料,对研究历史有重要价值。据下图信息可知西汉初年(   

 

A.设刺史巡视监察                   B.开拓疆域设河西四郡 

C.郡县与分封并行                   D.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 

5.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地区大都出现了双语或多语现象,尤其汉族人员“南染吴越,北杂夷虏”。这表明当时(  ) 

A.民族交往交融  B.胡语成为主流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隔阂消亡 

6.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代设有“给事中”一职,其职责是当诏敕不便执行时,即可封还诏书。

据此可判断“给事中”所在的政府部门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枢密院        D.尚书省 

7.宋代,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同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这些措施(   

A.杜绝了官员的徇私舞弊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反映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8.辽朝并非匈奴、突厥一类纯粹游牧帝国,亦不像北魏那样完全移入中原农业区,而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社会,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两种形态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大致相当。这种统治方式(   

A.体现了兵农合一的特点             B.消除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C.维护了契丹政权的稳定             D.摒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9.这本书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 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 

A.徐光启        B.孙思邈         C.徐霞客        D.郭守敬 

10.明初,倭寇侵扰频繁,明政府长时间实行海禁,后来明政府派遣戚继光、俞大猷等大将平息倭寇后,允许商民出洋,又在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调整(   

A.阻止了西方列强的侵扰             B.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C.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驱逐了葡萄牙殖民势力 

11.晚清时期,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在朝廷核心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这一现象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2.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下图所示形势的出现与近代某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该条约签订产生的影响是(   

 

A.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B.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13.下表为 19131920 年中国棉纺织业纱锭和布机的数量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   

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0

纱锭(枚) 

484192

544780

647570

658748

842894

布机(台) 

1986

2310

2736

3839

4139

A.刺激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B.推动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特征         D.得益于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14.史学家费正清撰文:“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 该会议(  )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指导思想 

15.据 1927 1 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使中共寻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C.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61935 12 27 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一报告的出台(  ) 

A.贯彻落实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17.下图是 1951 年新中国发行的宣传画《发地照》。该宣传画反映了(   

 

A.抗日根据地逐渐稳固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行 

18.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把 19561966 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概括为338”三个数字,即“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和“八字方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照搬苏联模式                     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C.市场经济确立                     D.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下图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主要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   

 

A.拓展了我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B.体现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C.推动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成熟         D.标志着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20.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会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国旗方阵和国徽方阵 

2021 2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3 10 31 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A.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B.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21.下图是 2 世纪初的某一帝国疆域图。该帝国统治时期(   

 

A.推广希腊文化                     B.阻碍东西方贸易 

C.创立伊斯兰教                     D.地中海成为内海 

22.有学者在谈及中古西欧时讲道,“封土之中,应有尽有”,“农民间有无相通”,故可与外界不相往来而不虞生活之无资。这反映了中古西欧(  ) 

A.农奴生活富足惬意                 B.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C.城市最终赢得独立                 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23.观察下列图示,据此可知(   

 

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纹章         13世纪莫斯科公国纹章      俄罗斯国徽

 

A.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B.罗马法源于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是东西方文明中心           D.西欧地区发展一脉相承 

24.公元 67 世纪,日本中央贵族和地方豪强为争夺土地和部民不断斗争,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期新罗的崛起和中国隋唐的强盛,也给其带来紧迫感。为此,日本(   

A.加强中央集权                     B.仿效西方制定宪法 

C.建立幕府统治                     D.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25.下表所示是关于某一古代文明成就的描述。据此可知,该文明是(   

以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 20 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A.阿克苏姆文明  B.玛雅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印加文明 

26.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逐渐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非洲、亚洲、大洋洲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B.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C.加速了商品的流动                 D.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27.下图是 14 世纪意大利的阿雷那礼拜堂的装饰壁画《哀悼基督》。此画描绘了基督遗体即将下葬时的情景,突破了中世纪平面而抽象化的程式,以左下角的基督与圣母为焦点核心,表现心灵与情感的动人场景。该作品(   

 

A.宣扬了信仰得救                   B.抨击了专制王权 

C.肯定了科学革命                   D.体现了人文主义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材料中的“这一法案”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 

291861 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宣布农奴取得人身自由,且可以赎买一份份地。农民获得份地时,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 20%~25%这些举措(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彻底解放了农奴 

301819 世纪中期,英国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1700 年是 17 岁,1860 年是 14.9 岁。她们在 1625 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此外,到 1866 年还有 1500 名中产阶级妇女要求获得选举权。这一变化源于(   

A.南北战争的爆发                   B.宗教改革的兴起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工业革命的推行 

31.某史学家评论说:“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是(  ) 

A.创建“新和谐公社”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领导建立巴黎公社                 D.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3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所修建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往带有特殊的用途,如被称为“椰子线”、“可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等。该现象(  ) 

A.加深了非洲殖民化的程度           B.维护了非洲国家的主权 

C.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标志着非洲近代化开始 

33.下图为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瑞吉 1935 9 月创作的漫画——《她能控制得住他吗?》。漫画中象征 “国联”的柔弱女子试图以一臂之力将青面獠牙、高大强壮的“战争”怪兽关锁在笼子里,但又力不从心。国联的“力不从心”是由于(  ) 

 

A“大国一致”原则                  B.有效占领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门户开放政策 341921 3 月,苏俄政府决定调整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该政策的实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35“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 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中的“他”(  ) 

A.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击败了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军 

C.被誉为“人民的良心”             D.成立民族解放阵线进行斗争 

36.下图是某校学生创作的《切蛋糕》漫画,蛋糕上的文字为“苏台德”和“捷克斯洛伐克”。该漫画反映了(  ) 

 

A.绥靖政策的实施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日本的侵略野心                   D.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7.某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有如下几个部分:“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由此推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表述最有可能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381956 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据此可知,这一路线(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符合人民切身利益 

C.利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D.未能突破苏联模式 

39.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 19601975 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 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消除了贫富差距                   D.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40.有学者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 100 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C.社会信息化带来便利               D.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在边疆各民族的治理过程中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秉持民族平等观念,打破了传统“夷夏大防”的民族观。唐朝对待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能够从边疆各个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去解决或缓和矛盾,在总体原则上始终把握着“以和为主”这一政策尺度。 

——摘编自马晓琳《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等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摘编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4 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边疆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6 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 材料一

随着冷战结束,两个平行市场亦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跨国公司也得以快速发展。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原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市场瓦解,形成了新的世界统一的大市场。与此同时,在世贸组织的协调运作下,世界经济贸易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摘编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等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契合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潮流。但经济全球化也出现了“回头浪”……经济全球化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不能动辄“退群”“脱钩”“筑墙”,改革完善才有出路,必须在前进中解决问题。各国应携起手来,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原因。(5 分) 

 

 

 

 

 

 

 

 

(2) 据材料二,指出国际社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举措。(5 分) 

 

 

 

 

 

 

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教学,我任务要注重方法指导,在分析选择题时,引导学生先读题干抓关键信息,再审选项用排除法,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对于材料解析题,强调从材料中提取要点、归纳概括,学生逐渐掌握答题技巧,解题能力有所提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