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我国的经济发展》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王思
教学目标 |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主观题解题方法,提升“辨析与选择”“综合与分析”的关键能力。 | ||
教学重点 | 1.知识框架自主构建互评互改。2.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教学方法 | 辨析式教学、综合性教学 | ||
课时 | 1课时 | ||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课 | 课前视频:《新质生产力》 | 观看视频,了解情境背景。 | 帮助学生感受新质生产力的表现。 |
一、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关注课标要求和考查方向,梳理近三年江苏高考以及其他省市的试题,发现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某种消费热点的兴起、乡村振兴、大农业观等热点问题,结合全书内容考查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相关时政,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建构 思维导向 参考评价量表,为知识框架打分,并提出可改善之处。结合评分和讲解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完善。 三、时政链接 感悟发展 1.播放低空经济相关视频,记录关键词。 2.关于“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有这样一些观点。请你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低空运输太扯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相关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太高了,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未来低空经济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量。” “低空经济在产业升级、优化运输、方便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潜力巨大,每个城市都应该大力发展。” 四、典型突破 提升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述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可视化讲解) |
——
学生互评
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写出要点。 |
了解课标要求和考查方向,感悟考什么、怎么考。
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开展学生互评互改。
了解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存在问题,提升思辨能力。
帮助学生将知识框架运用到解题中,提升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课后 | 完成高考真题: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 ||
板书 | 略 | ||
教学总结 | 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必修2第三课,但是其内容不仅涉及必修2整本书,而且涉及选择性必修1我国的对外开放,要精准把握这节课在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中的地位。本节课以快闪视频“低空经济”导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感知新质生产力,借助课标考情的呈现与分析、知识框架的构建与评价、低空经济的解读与评析,典型题型练习与讲评,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让考点与热点牵手,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 ||
评课反馈 | 杨雷(省武高):以低空经济为抓手,先整体建构知识再进行可视化讲解,既结合学情考情突破核心考点,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加强知识有效运用的训练,让高三复习课聚合课标提高复习精准性,聚焦体系提高复习针对性,聚力师生提高复习积极性。 张珩(二中):知识层次清晰,板书设计巧妙,将热点与考点融合,给予学生吸收知识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课的情境也要进行价值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