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市级)项目研究课:维护国家利益——以哲学的视角(三中 杨春玉)
发布时间:2024-12-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春玉

《维护国家利益——以哲学的视角》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杨春玉杨老师.jpg

学习目标

1、围绕中心议题,从哲学不同知识范畴理解国家利益相关内容;

2、通过形势感悟、观点辨析、多维哲思、愿景展望等多种活动,提高思维能力;

3、增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政治认同,提高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矛盾观分析国家利益

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

课时

1课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课

课间预热:歌曲视频《我爱你,中国》

(过渡:国家利益所至,我们使命必达。刚好近期我们的哲学学习接近尾声,今天就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议题,来上一节哲学的综合复习课。)

总议题:维护国家利益——以哲学的视角

(过渡:首先,我们打开第一篇章——)

观看

视频

情感

铺垫


议题一:纵览国际风云,感悟国家利益


过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际时事风云变幻,大家知道近两年国际社会发生了哪些大事吗?我们来简单交流一下。

活动1:国际形势,我点评

点拨:国际形势有竞争冲突,也有广泛的合作交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以哲学的视角分析国际形势——

提要:

矛盾角度— 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一分为二看问题;

           3、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发展角度—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请思考:国际关系中竞争与合作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利益的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过渡:那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国家利益包括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传承、军事安全等,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国家利益的整体框架。

提要: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国家利益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国家利益包括……)

过渡: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引起广泛的讨论。现在,我们来一起聚焦文明冲突论,进一步透析国家利益。

学生交流近几年国际大事件

 

尝试以哲学的视角分析国际形势、理解国家利益

引导学生关心天下事

 

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学会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授课

 

议题二:聚焦文明冲突,透析国家利益

活动2:文明冲突,我辨析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对于国家利益的理解:意识形态-文化-国家利益

提示辨析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答案呈现: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误解引起冲突。(该观点合理的一面)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各国可以求同存异,实现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该观点不合理的一面)

④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的前提,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流互鉴,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总结提升)

 

过渡:国家利益关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国家安全利益又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对于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安全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今年刚好十周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如何更好开展安全工作,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

 

辨析

 

体会

通过文明冲突论的驳斥,强化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提高科学精神

议题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利益

活动3:国家安全,我维护

总体国家安全观(图示)

提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示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问题3: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哲理论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

提示3:系统优化(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过渡: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不仅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也高度关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在,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全球南方”——

 

分组

讨论

 

交流

观点

 

互评

完善

问题12

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注意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问题3

训练学生思维的精准性

议题四:关注“全球南方”,实现美好愿景

活动4:全球南方,我期待

王毅部长的讲话视频《“全球南方”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

思考:从“南方国家”到“全球南方”,从“沉默的大多数”到“平等的呐喊”的变化,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对此变化的理解。

提要: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观看

视频

 

拓展

视野

通过概念的变化和王毅部长的讲话,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结课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 ,支持更多“全球南方”国家以正式成员、伙伴国、“金砖+”等形式加入金砖事业,汇聚“全球南方” 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10.24习近平出席俄罗斯喀山“金砖+”领导人对话会重要讲话

 

同学们,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十周年,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的70周年。虽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相信,在先进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一定会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汇聚“全球南方”的磅礴力量,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世界的长久和平与永续发展。

反思

1、基本定位为高二哲学综合复习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题,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多视角进行分析;

2、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从现象到本质,坚持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形势感悟、观点辨析、多维哲思、愿景展望等多种活动,提高思维能力;

3、对知识点的把握,采用点突破(矛盾的基本属性、系统优化)和线提炼(哲学不同板块)相结合,答案呈现采用详解和略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的实效;

4、本课的设计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主要关注政治认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南方”)、科学精神(文明冲突的辨析)……

评课

常大马院朱世龙副院长:从思政课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立足本学段,教学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

常纺马院陈利院长:以“国家利益”主题为例,从小学段对国土的感性认知,到初中段对国家利益内涵的理性理解,到高中段应对价值冲突的正确选择,到大学段关于意识形态的安全保障,层层深入,步步提升。

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吴靖书记: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讨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