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刘旭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的第一框题。本课内容承接第五课第三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动社会的发展。因而本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第五课,又为第六课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和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生观,价值观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下生活,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可能走上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价值观指引则可能误入歧途。学生通过对价值、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能明确价值管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做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二年级理科选修班的学生,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由于本框题教学内容的思辨性比较强,所以学生对于怎样准确理解哲学上的价值,理解价值观的含义,正确看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三、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法治意识:懂得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4.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四、教学重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难点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解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及具体举措。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常州三中指示牌照片
教师导入:路牌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目的地。这是物的价值。而我们人有没有价值?那人的价值是什么呢?带着这些思考,今天我们重点要探讨的就是人的价值。我们将围绕总议题: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从价值体现、价值引领、砥砺前行三个层面来探讨人生价值。
新课讲授:
出示总议题——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子议题一——探索:价值体现
议学情境一:阅读并观看《“问勇路”成爱国主义新路标》材料
今年10月17日,新疆和田县新修建了一条主路名为“问勇路”,它被广大网友称为是爱国主义新路标。这条路是纪念在中印边境的冲突中牺牲的4位烈士。陈祥榕牺牲后,部队曾问其母亲需要什么帮助,母亲说:“我没有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问勇路”也由此而来。
观看视频《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1》
议学问题:年轻的陈祥榕牺牲了个人生命,他这么做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4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推荐代表进行回答,讨论时间3分钟。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小结:
一、人的价值
1、价值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注意:①“事物” 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②“主体”一般指的是人。
(2)特点: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注意:③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人的价值
(1)含义: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内容:
①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首位)
②自我价值: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我满足(索取或回报)
总结: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教师提问:我们记住了陈祥荣的名字,他现在是赫赫而有名的一生。其实像祥荣这样的戍边战士有很多,但是你们都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不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无数这样的人默默无闻守卫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绝大多数边疆守卫者一生都在做伟大的事情,却是赫赫而无名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大小?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小结:
(3)人的价值评价标准:
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思维碰撞: 有网友说:高中生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自己,他们只会读书,还不会创造财富,他们还没有价值。
议学问题:你认同这位网友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我们除了拥有学生这一个身份之外,我们在社会中还有其他的重要角色。比如作为儿女,我们体谅照顾父母,分担家务。作为同伴,帮助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还有节假日我们走进社区参加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春季开学同学们自发组织爱心义拍义卖活动援助他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同学为身边他人和社会作的贡献。人的贡献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可以是对某个人,也可以是对某个集团的贡献,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
子议题二——导向:价值引领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2》
教师:陈祥榕在牺牲前也是一名普通的00后,跟我们大多数同学一样。有同学会说他的不普通是在他高中毕业后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那他为何会选择在年仅18岁的时候选择参军报国呢?接下来请继续听他的故事。
议学问题:陈祥榕的参军报国的担当与行动受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小结: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注意:①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有差异。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 )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认识世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改造世界)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正确的价值观(如崇高的理想),会引导人们走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价值观(如贪图享乐), 则会引导人们走向歧途。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子议题三——奋进:砥砺前行
议学情境三:观看图片《“尊敬”》
议学问题:如果你在朋友圈里面看到了他的这条动态,你会怎么评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评论贴上写贴回复并分享。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跟帖。
教师总结:同学们,刘老师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图片,我认为在烈士陵园这样一个非常庄严的场所,在烈士的墓碑前作出这样的行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让人感到非常的不合时宜。嘴上说着尊敬,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对英烈的亵渎,并不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英雄不是拿来消费的,而是应该放在心里尊敬的,以炫耀为目的表达尊敬,反而是对英烈极大的不尊重。
教师提问:除了可以在网上跟帖回复,你还会采取哪些行动呢?
学生回答:要求这位博主删帖,如不接受就向有关机关举报。
教师总结: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六条: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十五条同样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后来这位博主被依法判刑判刑7个月并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同学们,英雄不容诋毁, 法律不容挑衅!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
教师提问:同学们,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这位博主的言行有没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学生回答:他没有做到。
议学小结: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2)基本内容的意义: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营造环境)
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日常生活)
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个人要求)
④(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相关链接)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享,老师其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空洞,也并不高深莫测,我们绝大多数同学每天都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师相信,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那一定能够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就像咱们今天的板书设计。有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这是个什么字?像“国”,但少了最关键的一点,这关键一点就是“人民”。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就像我们今天的板书设计一样,只有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永远心怀人民,我们的方向就不会错,我们都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八、实践作业
除了“问勇路”,我们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常州也有秋白路。以后有机会,希望同学们可以去“问勇路”上走一走。我们心中要有这样一条路,它让英雄精神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爱英雄、敬英雄、学英雄成为永远的主题,这便是炽热的“问勇路”。
九、板书设计
略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这节课是作为市级公开课开设,以“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为总议题,采用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从设计的课题上看出,虽然本课是进入第六课的第一框,但是我是在第六课整体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框教学设计,从物的价值谈到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点是落在人生价值的探讨。其实已经涉及到了部分关于价值选择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有关知识要求。后面两框题教学会在今天这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探讨如何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这课围绕总议题:设计了三个子议题来探讨人生价值。子议题一是探索:讲的是价值体现;子议题二是导向:讲的是价值引领;子议题三是奋进:讲的是砥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子议题的逻辑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
本节课以活动推进课程,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通过设置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围绕的总议题: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设置了三个议学活动。
议学活动一: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通过陈祥荣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赫赫有名的戍边英雄与赫赫无名的戍边战士,如何衡量他们的价值,以及同样身为“00后”,自身价值如何体现。形成价值对比和价值冲突,启发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从而认识人的价值的衡量标准。
议学活动二:让学生们进一步通过探究平凡的陈祥荣如何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实现了自身英雄梦,来感悟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议学活动三:通过探究一个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崇敬英雄不一致的例子,设计了一个跟帖回复的活动,让学生对网络博主不合时宜的言行进行理性回帖,发出正能量的声音,潜移默化的提倡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板书设计
本堂课的板书设计是设计成一个国字的形象,由内而外逐渐的成型。在课堂的最后呈现出来,回归总议题: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一方面我们的人生价值是要有爱国情怀的,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有人民,时刻把人民怀揣在心中,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最后通过板书呈现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关键一点是要心怀人民,为后面第二框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了铺垫。
四、设计亮点
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通过层层启发,激发学生从思考-探究-讨论-实践,教学素材选择一例到底,本课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线索,抓住路牌具有能为人指引方向的功能,紧扣主题,在开头和结尾设计了一个首位呼应,最后板书呈现出“国”,层层递进推动情感升华。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活动展开主要以内化知识和深化情感为基调。努力通过情境生活化,通过真实的情境为基础。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哲学内容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贴近生活情境,从而促进他们的理解。
五、改进不足
在学情分析方面准备还不够充分,这节课是借班上课,上课班级是物化政学生,老师在课前未能充分调研该班学生的特点。课堂上还能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踊跃分享,以后要进一步准确把握学情特点,进一步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