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授课教师:房源晟
课程标准: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内容分析:本课包括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第二子目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这部分内容需要联系前一课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内容,认识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外来的影响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通过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制度的变迁,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2. 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难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教学过程: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来学习选必一的最后一课内容《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开至第105页。这节课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基层治理,二是社会保障,老师认为,这都与民生息息相关,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界各国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所以我总结了一个主题,叫做“多彩民生路”。
【新课导入】社区中的你我他
教师活动:谈到基层治理,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身边的社区、居委会,它是我们最熟悉的基层单位。我选取了我们班九位同学与社区的合影展示给大家,这里面应该会有你熟悉的社区,下面请两位同学(邹天怡、李欣怡)简单介绍一下你所在的社区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能。
学生活动:介绍社区、职能
教师活动:说的很好,希望你们能在今后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过渡句:对于我国的情况,大家比较熟悉,那么其他国家在历史上是如何开展基层治理的?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学习任务一: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一、安民生之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
教师活动: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代希腊罗马。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最多的居民是乡村农民。在雅典,公民被划分成10个地域性部落,每个部落管辖3个三一区,三一区之下是基层社会。
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雅典的基层社会。大家请看教材中105页的史料阅读。
PPT呈示:材料、图片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
驱动问题:分析材料,思考雅典基层治理是以什么为单位开展的?
学生活动:村社。
驱动问题:村社最高的权力机关是什么?
学生活动:村社大会。
教师追问:村社大会的职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成员等。
教师活动:下方的这些陶片,就登记着雅典公民的信息,这些是研究雅典历史的什么史料?
学生活动:实物史料,一手史料。
(二)中古西欧封建社会
教师活动:中古时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我们来看当时的绘画,
PPT呈示:图片
教师活动:上面这幅图来自14世纪德国的法律书籍《萨克森镜鉴图鉴》(海德堡图书馆藏)。图中,右侧戴帽子的领主用双手握住左侧封臣的手,接受封臣的诚意。封臣的三只手,一只指向自己,另外两只指向他所获得的封地(以谷物为象征)。
驱动问题:图片反映出中世纪西欧社会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封君封臣制
教师追问:中世纪西欧社会基层治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活动:庄园。
教师追问:由谁来治理庄园?庄园的治理是如何运作的?
学生活动: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教师活动:请看第二幅图,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取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驱动问题:结合教材思考在城市中,由谁负责城市的治理?
学生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驱动问题:再看第三幅图,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那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来看近代欧洲社会。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教材105页上讲,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驱动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各国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有何联系?
学生活动:民族国家产生后,中央集权强化,教会权力削弱,国家将基层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基层治理的情况日益复杂。
教师活动:好的,也就是说,在近代以前,由于社会的相对分裂,中央集权有限,社会基层的治理只能通过自治来实现,而这种长期的自治也将影响近代的基层治理。
驱动问题:通过预习导学案,请三位同学依次介绍一下近代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基层自治情况。
PPT呈示:表格
学生活动:回答表格内容
教师活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城市的发展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社会问题日益复杂,为了加强城市的基层治理,这些工业化国家不得不将城市的居住区划分为不同区域,开展慈善救济,社区便出现了。
教师活动:到二战以后,西方各国的基层治理进一步发展。
PPT呈示:材料
1955年联合国颁布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而努力。
驱动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二战后社区治理发展的背景、功能和作用
学生活动:背景:①内部:西方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②外部: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③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功能:①提供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卫生保健、反映民意;
②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PPT呈示:示意图
小组活动:纽约州养狗之风盛行,约有50万只狗生活在此。养狗的安全、卫生等成为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社区居民(志愿者)、社区委员会成员、州长。
驱动问题:请分别阐述关于社区养犬你能做哪些事。
教师补充:例如对于烈性犬如何管理?烈犬伤人怎么处理?流浪狗如何处理?卫生如何治理?狗叫扰民如何处理?养狗中的种族歧视如何解决?(政府作为第三方仲裁调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阐述。
纽约州通过的《烈狗法案》规定,那些无缘无故地在街道、人行道等公共场所攻击、威胁他人或家畜的狗都属于烈狗之列。
纽约市卫生局要求所有烈狗的主人都应为狗戴上口套,将狗限制在家院内,并在醒目处标明家有烈狗;为烈狗购买10万美元的人身伤害或死亡责任险,以备狗伤人后即时赔偿之用。
纽约州州长帕塔奇签署新的法令,将烈狗伤人的罚金提高到3 000美元,同时赔偿受害者医疗费、误工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狗在社区活动时脖子须戴上皮带,其长度不超过6米,以便狗始终处于主人视线和控制之中,以免伤及他人。
养狗人在醒目处挂上“当心有狗”的警示牌,或在栅栏门挂上狗的图片,以警示行人。另外,《狗粪便管理法》规定狗主人要立即清理狗粪,否则罚款25美元,最高可至100美元。社区管理者和自愿者把这些法律和法规落实到街道每一个角落,他们在狗公园门前张贴遛狗须知,在街道挂着各种告示,或准备狗大便后便于清理的塑料袋等。
教师活动:刚才大家讲得都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同学们刚才的决策过程中,主体多元、立法保障等特点都体现了出来,那如果社区做这些事缺少资金,该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市场化,引入外部的私人公司。
教师活动:很好。我们来看这段材料,这种新的社区治理方式就是政府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引入市场化手段。
PPT呈示:材料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驱动问题:那么,引入市场化的基层治理有何优势呢?
学生活动:引入市场化手段是一种基层治理手段的变革,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有更多的人和组织参与进来)和效率。
PPT呈示:表格
教师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PPT呈示:表格
驱动问题:了解了历史上各国的基层治理发展情况,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学习任务二: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二、守民生之本: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过渡句:社会保障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对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的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制度,意在保障全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近代以前,欧洲国家的社会救济主要依靠贵族地主或教会施舍,近代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PPT呈示:表格
教师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本主义各国社会保障的概况。
PPT呈示:材料
社会保障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以缩小社会收人分配差距。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经济波动下群体性事件引起的社会震荡。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
驱动问题:分析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影响
学生活动:实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影响:①利: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拉动了经济发展;②弊: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懒惰行为。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逐步对全体公民实行国家保障,根据1977年的苏联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PPT呈示:材料
驱动问题: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
教师追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师活动: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历史的壮举!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就了今天的国泰民安!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部短片感受这百年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非凡历程。
PPT呈示:视频《这一百年,为了人民》
教师活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底气和信心。目光再此回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不得益于常州市政府打造的民生品牌。作为常州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结束语: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感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24年10月31日下午第二课我面向高二年级14班学生开设了一节公开课《第18课 世界各国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我在设计与构思本课时,得到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同事们的指导与帮助,我将民生作为贯穿本课的主线,精心构思了学生活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生成性的资源丰富,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民谋福祉的卓越成就,较好地达成了课程目标,实现了课程中的思政引领、学科中的立德树人。本课在学生活动时还需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思考驱动任务。
评课专家薛权开老师认为房老师这节课知识全面、兼顾教材解读和应试能力提升,板书优美,授课语言简练动听,结构体系完整,史料运用丰富,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