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说明
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融合了植物栽培、园林建筑、选材、造型、空间组织及雕塑、绘画和诗词等艺术形式的精髓,造就一个生动的微缩环境,和周围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等融为一体。常州市第三中学已有20多年的盆景栽种历史,现有特色盆景百余盆,形成了“七园两场一亭一廊一暖房”的校园盆景格局。
课题挖掘校园环境与劳动教育课程之间的资源,体现学校特色,以校园特定空间为载体,学生自主实践学习,构建以《校园盆景》为主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本课程旨在深化劳动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劳动品格。
学生在完成本主题任务时,需进行提问和思考、设计与建模、实施与劳动、讨论与总结等环节。这些环节一方面将增强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主题目标:
(一)通过分析盆栽案例、认识校园植物、进行校园盆景赏析,认识到校园盆景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和生活,培养价值认识。
(二)通过种植与养护,比较与分析、修剪与整理,学会对校园盆景进行设计和护理,提高责任担当。
(三)能够根据植物的特性和校园陶艺艺术相结合,制作美观的校园盆景,培养创意思维。
(四)关注校园生活环境,增强热爱校园的情感,养成劳动价值观和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主题特色:
本课程是结合劳动教育和校园特色开展的校本课程,主要挖掘校园环境与课程教学之间的课程资源。以校园特定空间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学会创造性劳动。
四、主题结构
(一)准备阶段:植物学基础知识与发展动态学习(建议两课时)
(二)实施阶段:设计、种植、修剪和养护盆景(建议四课时)
(三)总结阶段:学生展示小组的盆景作品,分享制作的过程,创意和价值(建议两课时)
五、实施条件:
学校“耕园”地块、必备劳动工具;摄录设备、多媒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