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王梦琦老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坤玲

QQ图片20240608125723.jpg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和赞誉。 足以可见教师在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技巧,重要的还要有超平常人的良好品德。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师德修养就无从下手,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加强师德修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用心关爱学生,真正尊重学生

爱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只有用这份对学生的真爱,才能平静理智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才能在工作中产生无尽的幸福感。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只有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拥护。因此,教师应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主动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高中德育工作特点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显著。此外,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思维能力会增强,情感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将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一定要在德育教育中采用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填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学科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育是其主要形式,因此学科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科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学科教师要将单纯的学科教学工作转变为知识教学、德育教育及心理教育融合性的工作。学科教师要做学生思想品德的楷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四、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和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 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 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风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列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