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个案分析与辅导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习方式和需求,仅依靠整体教学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一、学情简介
小天同学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男生,对学习缺少热情,玩心比较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控力有些差。在地理课上,他听课状态不太好,时常看到他打瞌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虽然他的平时作业大都能按时完成上交,但是作业的质量不高。每次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二、问题分析
1、心理脆弱敏感
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以及家长会上与其妈妈的交流,得知小天同学是多子女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常年奔波,对他的照顾比较少(小天从高一开始一直在校住宿)。虽然他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实际上心理比较脆弱敏感。学习上的挫败感,让他深感无助,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考不上大学,每天就想混日子。
2、基础知识薄弱
高中是进行系统性学习知识的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要求都较高。初中阶段,学生学的地理知识比较浅显,而且地理不纳入中考范围。高一的时候,学生还是习惯性地把语数外放在第一位置,忽略了其他六门学科。所以,小天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在复习初高衔接知识和高一知识时,他对很多知识都感到陌生,听不懂,听着听着就感到疲惫不堪想要睡觉。每次考试,简单的题目做不对,难的题目不会做,成绩自然不理想。
3、 学习积极性不高
打瞌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精神状态自然就不好。班里其他同学也会打瞌睡,但是其他同学会努力克服,会主动站着听课,而小天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自控力不高,几乎都是由着自己打瞌睡。由此可见,他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没有什么渴求,不想主动去改变现状。
三、干预措施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与赞扬,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认为只要学生智力正常,踏踏实实学习,都会有所成就。身为教师,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了帮助他重拾信心,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找他闲谈,倾听他的疑惑与诉求。上课时经常关注他,发现他打瞌睡,我就走到他身边拍拍他肩膀或者敲敲桌子,或者趁机喊他起来回答问题让他站会儿。考虑到他心理敏感,我很少在课堂上公开点名批评他,给予他更多的鼓励与关怀,发现他有所进步就及时表扬。如果他的作业完成比较好,我就会在作业画笑脸,写鼓励的语言,或者在第二天上课时点名表扬。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天同学对学习缺失兴趣与动力,与其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有很大关联。因此,我抓住家长会的机会,特意公开表扬了他的进步。与他妈妈交流,多鼓励孩子,少一些指责与否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逐步瓦解他心中的设防,帮助他敞开心扉。
四、总结反思
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全体任课教师和其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天同学有了一些变化。他上课打瞌睡不再那么频繁了,在他脸上也渐渐出现了笑容,上课时状态有所好转,地理作业基本上都能认真完成,课后还主动帮助地理课代表一起抱作业、发作业,地理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帮助学生成才固然重要,但是帮助学生成长,也不容忽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身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并且帮助学生把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