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校际)项目研究课:理解质量互变(三中 王思)
发布时间:2024-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春玉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王思

教学目标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懂得事物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教学重点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3.把握适度原则。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

课时

1课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课前视频:《健康中国2030宣传片》

观看视频,了解议题背景。

帮助学生感受健康中国战略。

授课

议题一:追溯健康中国发展历程,感悟质量互变含义

健康中国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全面促进人民健康发展。那么健康中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简要了解健康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目标。)

任务一:结合搜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列举健康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完成展示栏,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问题:从量与质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健康中国建设的成就?

提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而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知识小结:质与量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小组讨论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健康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目标,感悟发展成就中的量与质。

 

议题二:系统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经达到29.7%,但是从城乡分布来看,城乡仍有差距,东、中、西部地区仍不平衡。因此,为了全面系统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国家公布了新版“健康素养66条”,并提出目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任务二: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道路上,我们越走越宽,这对我们有何启发?(快问快答)

知识小结:要统一性的观念看待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快问快答

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平衡状况,在新的起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学会用统一性的观念看待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议题三:试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正确把握适度原则


新版“健康素养66条”的第31条特别对饮水作出了指导,指出注意饮水卫生,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奶茶就是一种含糖饮品。你知道一杯奶茶里有什么吗?

任务三:结合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一杯奶茶里面到底有什么?(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知识小结:度、关节点或临界点的内涵,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任务四:看完一杯奶茶的成分后,网友们讨论热烈。结合网友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小结:坚持适度原则要“得当”“得中”“促变”。

任务五:近期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播放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试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适度原则?

小组讨论

知识运用

理解度和适度的含义,把握适度原则的具体要求,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结课

结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人人尽责,久久为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时做起,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理念。课后,请宣传委员围绕“健康中国,我在行动”完成班级本月的板报布置。

教学总结

“理解质量互变”是对必修4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拓展延伸,如何处理好选择性必修和必修的知识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节课以健康中国为话题,通过丰富的议学活动,带领学生感悟质量互变的含义,理解遵循质量互变的要求,从而正确把握适度原则,以期在情境应用和知识迁移中实现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环节,没有很好地处理材料与知识的关系,这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评课反馈

张舟:采取一案到底的方式开展教学,素材新颖,对于素材中的数据可以再细化处理。

李飞:围绕“健康中国”,既有宏观层面的政策解读,也有微观层面的行动落实,体现价值引领。

陶倩文:可以加强对渐进性、飞跃性、连续性、间断性这一重难点的突破。

邹玉:设问具有思辨性,符合高考的考察方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周娟:情境真实且有意义,充分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生活化。

杨春玉:要正确处理好材料与知识的关系,一些议学任务可以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知识讲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