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与反气旋》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 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气旋(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它们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结合网站实例,掌握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的时空分布、发展过程、特点等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低气压和气旋、高气压和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其中低气压、高气压是对气压分布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今天主要学习气旋知识。
一、低压中心与气旋系统
1.低气压: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思考1:该图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如何绘制?风向呢?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绘制: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2)风向判断: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判断半球,绘制地转偏向力;③判断近地面\高空,绘制最终风向;
(3)气旋风向特征:北逆南顺,越向中心,高度越高,摩擦力越小,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低压气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5)分类: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2.热带气旋
活动1:观察图片说出全球热带气旋分布特征并思考台风的形成过程与条件
生: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大部分分布在南北纬10-30度之间
注:①南北纬5°之间没有热带气旋的分布,这说明气旋的生成与旋转与地转偏向力有很大关系。
②不是所有热带气旋都是台风,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差异,风力大于12级的为台风。
思考2:观察台风形成的三个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台风的形成过程与必备条件
(1)在太阳辐射的照射下,热带、副热带海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充足,水温较高,强烈的蒸发使得大气携带水汽膨胀上升,在洋面处形成低压系统,四周气流向低压区汇聚并上升,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旋转起来,富含水汽的大气在高度升高的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为水滴形成降水,以潜热形式对大气放出热量,进一步通过大气逆辐射加热海洋,使得热带气旋规模扩大,强度增强。——最终台风登陆后,因失去了海洋水汽和热量供应,空气上升的动力减弱,加上陆地摩擦力大,台风逐渐减弱,最终消亡。
(2)台风形成条件:
①广阔的高温(海面水温在26.5℃以上)、高湿的大气(低纬洋面);
②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气旋);
③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不能在赤道上);
(3)台风与飓风的区别: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海域,则称“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则称“飓风”;
(4)我国台风路径——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面
①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5)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副高的位置、盛行风、下垫面的状况(陆地、海洋)、地转偏向力
①副高强度稳定时,其南侧的台风将向西移动,路径稳定;
②副高强度不强,台风移动到其西南侧时,会导致副高东退收缩至海上,台风也有可能因此转而向北移动;
③台风还可使较弱的副高断裂,并从其中间穿过北上。
(6)台风的影响
利:①带来降水,缓解旱情;
②降低温度,改变酷暑;
③大风吹袭海面,海水扰动,使鱼饵增多,进而促进渔业产量的提高;
④加快了高低纬间和海陆间水热交换,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
弊:农业减产、人畜伤亡、服务业受阻、生态环境破坏
3.温带气旋——锋面气旋
(1)概念:温带地区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注:锋面气旋是锋面与气旋的结合,同时满足二者的定义,锋面意味着冷暖气团的交汇,气旋意味着受低气压影响,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
思考3:在温带地区,只有低气压能够满足锋面的形成吗?高气压可以吗?
试一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快速判断高压脊、低压槽两侧气流的运动趋势,并说明哪一种气压状况可以形成锋面系统。
活动2:在网站中,通过老师找到的锋面气旋,绘制低压槽两侧的风向,结合气旋的运动特征,判断左右两侧低压侧分别会形成什么锋面系统。
具体操作:
①通过windy网站给出的等压线图,绘制低压槽两侧的气流方向,打开粒子动画验证所学;
②通过windy网站温度显示功能,总结温带气旋南北两侧的温度特征;
③通过气旋的运动特征,判断左右两侧低压槽锋面类型;
④通过windy网站降水显示功能,验证锋面降水位置相关知识;
⑤通过分屏功能,打开ventusky网站,观察相同位置锋面符号,验证所学;
⑥在windy网站中找到南半球锋面气旋,用相同办法快速判断左右两侧低压槽锋面类型,并总结锋面气旋相关特点;
(2)特点:①锋面低压槽;②北逆南顺(气旋特点);③北冷南冷;④西冷东暖;⑤北北南南(降水特点)
(3)温带气旋发展过程:
①初始阶段:高纬为极地东风,中纬为盛行西风,高纬冷,中纬暖,中间形成一条锋面;当冷空气向南侵袭、暖空气向北扩展,开始出现扰动时,形成冷、暖锋和低压中心;
②成熟阶段:中心气压不断降低,冷暖锋进一步发展, 锋面降水继续增强、雨区扩大,冷锋比暖锋移动更快,将向南追赶暖锋;
③锢囚阶段:当冷锋追上暖锋,暖空气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从气旋中心开始形成锢囚锋;
④消亡阶段:此时,地面已多被冷空气所占据,气团变为冷性,气旋中心开始加压,强度开始减弱,加上摩擦作用,气旋将逐渐消散直至消亡。
二、结尾:通过对低气压、气旋的学习,同学们课后预习并自学高气压、反气旋相关内容。
三、评课环节
1.优点:本节课需要学生极强的空间想象及绘图能力,因此学生在上课前最好已经掌握热力环流、风向绘制以及锋面系统等知识,整体来看,“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的相关绘制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利用网页展示对所学原理进行验证是本节课的精髓,设计新颖独特,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型课堂。
2.缺点:整节课内容较为深奥难懂,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讨论,整节课主要以老师对相关模型的讲解为主,与学生的互动较多但是学生上讲台演示的机会太少,师生互动止于问答,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增加多形式的师生互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