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刘彩)2024.5.21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4-06-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卢艳伟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政治组   刘彩


1716446345993.jpg

课题

科学立法

学习目标

1. 科学分析我国的立法机关不等于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明晰我国拥有立法权的主体

2. 正确理解科学立法的涵义,掌握我国科学立法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多项实际

3. 掌握我国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科学立法的有效措施,明晰我国科学立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理解科学立法的含义

2. 辨析良法和善治的关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

设计意图


导入课程

 

“法治”和“法制”一对概念引入本课

 

 

 

 

 

新课学习

 

分议题一:谁来立法:明辨我国拥有立法权的主体

 

展现一对概念,我国的立法机关和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分议题二:立法导向: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

 

 

以科学立法中“科学”为线索

 

 

 

 

 

一国的法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

 

《民法典》吸纳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尊老爱幼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以法规范权力和权利为线索

 

 

 

 

 

 

 

以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为线索

 

 

 

 

分议题三:有效立法:推进科学立法的有效举措

 

引入长江保护法的出台过程

 

 

 

 

 

 

 

以长江保护法实施效果视频和长江江豚数量变化为线索

 

 

 

以长江保护法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

 

 

 

 

(1)两者的范围是否相同?

(2)两者都涉及哪一个相同点

 

 

 

 

 

 

 

 

 

(1)在我国,是不是只有立法机关才能立法?

2哪些国家机关拥有立法权?

 

 

 

 

(1)怎样理解科学,科学立法所反映的规律指向什么规律?

(2)怎样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要符合哪些实际?

 

 

 

 

说明我国科学立法要符合哪些实际

 

 

 

 

 

 

 

 

 

 

 

 

 

 

在具体法中如何体现法规范权力和权利

 

 

 

 

 

 

 

民法典的制定过程说明我国科学立法应注重什么?

 

 

 

 

 

 

 

结合材料,合作探究我国如何有效推进科学立法?

 

 

 

 

 

 

依据上述成就,与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感受,并合作探究我国科学立法的意义

 

 

学生合作探究制定良法就能实现善治

 

 

引导学生辨析法治不同于法制,但两者都涉及法的制定环节,从而导入本课总议题——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通过探究该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立法机关不等于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地方人大及其他国家机关拥有立法权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规律一词理解科学,从法的产生和法的特征来思考科学立法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规律的体现在于符合实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科学立法要符合哪些实际。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立法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引导学生通过行政处罚法和劳动法明确法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和义务,法规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以民法典三步走的立法过程和立法吸收代表委员意见说明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引导学生依据材料明晰坚持党的领导、依法立法、民主立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合理规范公民权利和义务、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是科学立法的有效举措

 

引导学生通过该法的实施效果理解良法的目标在于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目标

 

引导学生领悟制定良法和良法的有效实施才能产生善治效果,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相统一。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三个问题梳理授课内容的思路,通过多对概念的辨析增进学生对本课核心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性较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较强。学生在辨析相关概念和合作探究时,辨析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角度需要进一步拓展,需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维视角。

 

 

 

教学评价

杨春玉:本课设置的议题和探究问题较合理,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科学立法。

刘旭娇:本课引导学生对多对概念进行辨析,能够让学生在知识辨析中树立科学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已有知识。

刘志:本课以《长江保护法》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立法的目的,以良法和善治的关系拓展了本课学习内容的深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