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政治组 卢艳伟
课题 |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 ||
学习目标 | 通过具体材料示例,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坚持思维的确定性、一致性、确定性,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 | ||
教学重难点 | 准确把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 |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问题探究 | 设计意图 | |
【导入】情景材料:首长下连队检查工作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遵循同一律的原因:思维不能游移不定,必须具有确定性 常用公式:A是A,且需保证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情境】: 甲:“迷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什么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了:“你感冒了,干嘛要吃掉我呢? 老虎说:“广告上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 甲: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 乙: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
“这颗西红柿昨天还是绿的,今天就变红了”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
【案例】 “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甲: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丙也是
我和我的同桌不熟,我们只是一起听课一起放学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而已
这些案例中,前后表述矛盾,即同时出现A和非A同时成立 这便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出现了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矛盾律的常用公式:A不是非A 基本内容: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最烦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偷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罪犯 李:不是我偷的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案例】主持人对于他人对古典作品的评价做出回答: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也不同意第二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二种意见“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思维应具有明确性,反对在是和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中持两不可态度 排中律常用公式:A或者非A 在相同条件下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课堂检测】三个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窗户的玻璃,老师问他们是谁打碎的。 甲:“不是我” 乙:“不是我” 丙:“是甲打碎的” 只有一人说真话
【对点训练】
【表格呈现】
【板书】
| 问题:同学们在阅读这段材料时为什么会捧腹大笑?这段材料哪里存在着问题?
为什么甲和乙会有这种争论?
这个西红柿到底是什么颜色?
这三个案例中同学们发现哪里存在着问题?
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主持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是谁打碎的玻璃? | 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对矛盾的同一律有基本认知。
了解同一律基本概念
让同学们理解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也就是说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了解同一律的“条件性”,即要求同一条件之下,思维同一,并不否认条件变化之后思维变化。
让同学们从案例中掌握“自相矛盾”
了解思维一致性的要求——矛盾律
矛盾也具有条件性
引导同学们使用逻辑的基本规律解决逻辑问题
引导同学们对于“骑墙居中”有一定认识。
了解矛盾的明确性要求——同一律
使用思维的排中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知识 |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知识点,形象性有余但知识性存在着不足,在讲解知识方面有待完善,同时也应该把握好课堂的时间分配,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同学们消化。 【评课】 杨春玉:素材丰富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刘鹏: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融入易错易混点,助力学生理解。 刘彩:授课简洁明了,知识通俗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