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刘志)2024.5.15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4-06-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卢艳伟

高三强化训练(7)试卷讲评  教学设计

政治组   刘志

38531f32e37be7e3ba521daa71a4b677_750.png

一、教学目标:

1依托选择题7阅读并分解设问,通过设问中的主体、制度等限定、设问形式限定和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破解初次接触的名词。

2依托主观题16构建《法律与生活中就业与创业的知识架构按照主体等思路梳理,抓住学科术语

3提高根据问题分解和设问方式去阅读材料,圈点勾画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情境的方法思维过程可视化、答案语言科学化。

二、教学重点:

把握部分学科术语;审读问题情境,如何正确找到找全回答问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

书写答案时,如何做到学科术语和材料有机融合。

四、教学方法:

情境问题导向、合作探究法

五、新课讲授

(一)新课导入

在问题7引导下,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提问学生“刑事附带民事”的概念理解,导入材料中的新名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二)新课讲授

1、选择题讲评

【教师活动】

准备相应材料解释名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指具有程序性诉讼实施权的检察机关在针对特定领域损害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提起刑事公诉时,可以附带向审理刑事案件的法院提起,请求判令致使公益利益受到损害的有责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诉讼。

举例: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保护案件

【提出问题】

一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人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学生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名词解释,回答问题。

答案;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人除需承担刑事责任之外,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教师活动】

结合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知识补充,讲解并分析选择题7的相关选项。

2、主观题讲评

【活动1】“消费者与经营者”——主观题策略分析

材料预设:① 甲商场(公司、企业····)提供了某种产品或服务

          ② 乙在甲商场购买了某种产品或享受了某种服务

          ③  甲商场 (公司、企业····)与其他商场 (公司、企业····)因产品或服务等存在纠纷。

          ④ 法院判决甲或乙····

议学任务:结合模拟测验试卷,总结该类型题目可能组织的答案。

 

议学要求:答案组织需要一定逻辑性。答案组织需要覆盖①—④情况可能。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要求完成活动探究的相关任务,归纳总结该类型主观题需要调动的学科术语。

【活动2】结合16题设问,研究评析题答案组织要求。

某手机卖场举办优惠促销活动,以条幅、店堂告示等形式发布“手机买一赠一”等宣传内容。活动期间,郑某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以1 999元价格购得某品牌手机一部,但未享受上述优惠,遂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市场监管部门经过调查,对该手机卖场进行了行政处罚。郑某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手机卖场兑现“买一赠一”承诺,另外赔偿一部1 999元的手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对此案件,有人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对手机卖场进行了处罚,法院不应当再支持郑某的诉讼请求。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予以分析。(6分)

【学生活动】结合题目,分析该题主要答题结构和方向。

【教师活动】归纳“辨析、分析说明、评析(评述)类”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求。

该类题型,主要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调动相关知识对某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阐明其正确、错误的原因。既有对某一观点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对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之处的单独评析。

设问呈现形式:往往以“运用××知识,对××观点加以辨析、评析、分析说明”等形式出现。

答案组织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辩题:结合材料明确观点针对的现实问题。

2.找全辩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主体,多角度。

3.准确判断:对辩点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或在什么条件下正确/错误(有时候可以渗透在“析”中)。

4.逐层分析:用相关知识论证正确性或错误性,并对错误观点进行纠正、补充。

5.客观评价(根据需要):指出坚持正确观点或行为的意义,揭露或分析说明错误观点或行为的实质、危害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提供的该类题型的答案组织要求,重新组织答案。

【活动3】题型变式

变式1:原告邓某从商家李某处花费3500元购得两套茶具,李某通过某快递公司发货,快递面单上注明原告的手机号码、地址,提货方式为送货上楼。

快件投递中,该物流公司因手机号码有误而未能联系上原告,也未送货上楼,径直将快件交某超市后,进行系统虚假签收,致快件丢失。

被告对快件丢失、给予赔偿不持异议,但认为应当按照快递面单上的保价条款(一种格式条款)赔偿500元,邓某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被告在实际直接损失即涉案茶具价值3500元的范围和标准内承担赔偿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法院判决的依据。

快递公司未按约定投送,构成违约(答出“违背全面履行原则、诚信履行原则”可替代得分);

造成郑某茶具丢失,侵犯了其财产权,应承担赔偿损失责任(具体答出“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亦可替代得分);

快递面单上的保价条款是格式条款,实际上减轻了快递公司责任,此格式条款无效。

变式2:【缘起】现代社会,广告可谓无孔不入,虚假广告会扰乱消费秩序。2022年12月8日,上海旺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53万元。

【过程】2021年12月1日,上海旺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当事人”)在某电商平台发布“旺旺高钙纯牛奶190ml*12盒整箱批发营养早餐奶常温牛奶优质乳蛋白”商品广告,商品页面有“高钙,富含优质蛋白,每盒乳清蛋白含量达6.84g,每盒钙含量高达228mg”的字样。上述商品营养成分表上写有项目:“蛋白质,每100ml含有3.6g,营养素参考值:6%”。

根据计算得出上述商品实际每100ml中蛋白质NRV为5.95%,低于国家标准所要求的“蛋白质含量每100ml的含量≥10%NRV可称高,或富含蛋白质”之规定。

【法理】依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二)之规定,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当事人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广告法》(节选)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评析。

①我国法律确定了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经营者的广告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诚信经营,虚假的商业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②商业广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虚假的商业广告,影响经营者的信誉和形象,不利于扩大生产,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③国家依法对虚假的商业广告进行处罚,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祉。

【学生活动】

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尝试解析该两题的答案覆盖范围以及答题的学科术语,做好总结归纳工作。

(三)课堂小结

本课时重点完成了两个类型的主观题答题要求,请各位同学课后务必认真消化吸收,并做好整理工作,对法律与生活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纠纷做到有的放矢,对于评析类的题型有正确且完整的思路,提高答案的命中率和覆盖率。

六、教学反思

在主观题的讲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其次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最后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教师评课:

李文伟:刘志老师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温惠红:刘志老师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杨春玉:刘志老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不足之处,能够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对于每个学生的表现,能够给予恰当的评价,得体的语言,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

钱亚琴:刘志老师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一条主线,指引着学生前行,学生是课堂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手、动脑,积极自发的探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