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政治组 卢艳伟
课题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
学习目标 | 1. 通过了解日本福岛排放核污水,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 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辨证的思维方法。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联系的含义及特征。 难点:联系的特征及方法论原理。 |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 | 问题探究 | 设计意图 |
导入课程 课前播放《艾跃进先生评价日本民族》。 新课学习
展示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
播放视频《福岛排放核废水》
展示排放核废水-影响海洋生态——影响鱼类体内元素——随着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
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中,以生态链为例,鱼吃浮游生物,它们之间是直接联系,人和被污染的水之间是间接联系
在日本国内,竟然还有人认为核污水是无害的!播放视频《日本副首相论核污水》
播放视频《央视记者实地测试核辐射指数》
展示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定义。
探究:我们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我们队日本民族存在着怎样的情绪,这是为什么?
日本排放核废水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辨析: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吗?
联系为什么多种多样?
那核污水到底是不是安全的呢?
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吗?
| 激发学生好奇和情绪
引发学生思考,日本排放核污水和中国也有着密切联系。
得出结论——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
因为构成联系的条件不同,因此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得出结论,核污水的辐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还是人为事物,其联系的都是客观的。
开放性活动,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基础上丰富认识,巩固价值观。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案例依托于客观实际,就在这节课前两天,日本高层作出决定,开始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将案例融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在了解新闻中掌握知识。但是在客观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该案例依旧距离学生较远,无法很好调动学生的生活知识,并且在其中讲到部分知识点时,会有一定情况的难以融合。在课堂活动设置方面,依旧有很大提升空间,研究的论题,研究的方向和形式,可以选得更有意义和研究价值。 | ||
评课 | 杨春玉:从新闻中的实际情况引入教学内容,案例新颖,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刘志: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点精确,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设计,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刘彩:知识体系完善,条例清晰,运用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