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每周一课——刘婷婷《亚热带气候的判读》
发布时间:2024-06-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微信图片_20240605164733.jpg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识记热带、亚热带六种气候类型,并能读图说出其分布情况。

综合思维:利用气温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分析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了解热带气候,能简单介绍大象的分布栖息地以及规划旅游出行时间。

人地协调观: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常州经贸团赴西班牙开展经贸洽谈”

1.初中部分

学生活动一:景观差异识别(10分钟)

初中老师展示地中海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种气候下的自然景观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观察结果,老师总结并强调两种气候的特征。学生活动二:特产与生活习惯探究(10分钟)

初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气候下可能产出的特产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提供一些案例供学生参考。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两种气候下的人们生活场景,展示特产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小组展示后,老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高中部分

高中老师先展示两个亚热带气候图,引导学生判读并总结规律。

强调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点以及对应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实例探讨(10分钟)

高中老师呈现两处不符合规律的特例:日本西岸的亚热带季风和旧金山的地中海气候。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观点,老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例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课堂总结:

正是在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候造就了自然景观和物产的差异,而物产的差异又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贸易则促使整个世界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有:

1.主线贯穿,一境到底:本节课以“常州经贸团赴西班牙开展经贸洽谈”为主线,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景观差异、气候特征等知识点贯穿,使衔接课更具整体性。

2.问题设计,层层递进:针对两种亚热带气候图的判读,由“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思路展开,设计了“气候图异同点比较、气候特征的描述、影响气候的因素”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加深难度,顺畅的衔接了初高中的地理知识。

3.活动多样、以生为主:通过“辨别树叶”“特产品鉴”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对两种亚热带气候下的自然景观和物产有非常深刻的体验;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一般性规律;通过“日本富山市冬季多降雪”和“美国旧金山夏季凉爽多雾”这两个案例,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很好的将高中地理知识融入进了初中课堂,学生既有参与性又有成就感。

 

仍需改进之处有:

“地中海气候的判读”应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能将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图也呈现给学生进行对比,会更利于重点的凸显与难点的突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