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研究>>科研动态>>文章内容
“主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琴英



5月23日下午,高二语文组徐贞贞老师开展了以《“主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为题的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张妍老师主持,语文组所有青年教师按时参加。

徐贞贞老师围绕“主问题”设计与思考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分享。首先,她阐述研讨主题的来源。基于日常备课、上课效果以及听课反思,她认为作为一名新教师,目前在教学上出现教学逻辑不清晰、浅表化教学、课堂线索不明晰、不会提问等问题。其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获得感不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她展示了自己和师傅同一篇课文的不同备课思路,指出教学思路的缺陷。她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设计好“主问题”,并以此串联教学过程。

其次,她阐释“主问题”教学法的概念。“主问题”教学法,是余映潮老师为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碎问、浅问、无效性提问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主问题”,就是教师深度研读教材后依据学生情况而提出的提纲挈领、量少而质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的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主问题”设计具有四个方面的效果,即在课文理解方面有牵引力;在过程方面有形成一个延续较久的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有使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学节奏方面有使学生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主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多个次问题为阶梯,她指出主问题和次问题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子问题都指向主问题,共同形成问题链。

认识到“主问题”的教学价值是使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内在动力。她认为对于课堂教学中成串的“连问”、简单易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主问题”设计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如课标所言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形成上,它既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围绕主问题的实现程度,教师能够进行有价值的评价。同时,她以《蜀道难》和《蜀相》为例阐释主问题具有延伸性。

关于如何设计“主问题”,她提出以下几个依据:一充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特别是阅读部分及实施建议,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二充分研究教材,关注教材的具体要求以及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三围绕文本,结合文本特点,从最能将作品价值表现出来的角度设置主问题。四关注学生学情

最后,她结合教材从“单篇教学”主问题设计和“群文教学”主问题设计进行举例,展示“主问题”教学设计的优越性。

徐贞贞分享结束后,各位老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教研组长蒋霞老师进行总结发言。本次研讨气氛轻松且活跃,每位老师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文:徐贞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