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化学>>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化学组每周一课(苗福利)
有机化学合成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贾鹰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反应,能举例说明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能从官能团入手揭示一定条件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能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反应及相互转化

2.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难点: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

QQ图片20240515115102.jpg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合成材料

随着有机合成化学的迅速发展,以染料合成和药物合成为重点的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得以兴起。

展示常见官能团的结构与特征反应

【生】群答完成。

官能团符号

有机物类别

代表物

特征反应

 

乙烯CH2==CH2

烯、炔烃均含有不饱和键,性质相似。

(1)加成反应:与H2H2OHXX2等试剂反应,如使溴水褪色

(2)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如生成聚乙烯、聚乙炔

—C≡C—

乙炔CH≡CH

 

卤代烃

溴乙烷C2H5Br

(1)取代反应: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醇;

(2)消去反应:与强碱的乙醇溶液共热,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OH

乙醇C2H5OH

(1)取代反应: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与羧酸、浓硫酸共热生成;与浓H2SO4共热生成

(2)消去反应:与浓H2SO4共热,脱去H2O,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3)氧化反应: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苯酚

(1)弱酸性:能与NaNaOHNa2CO3等物质反应;

(2)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

(3)氧化反应:易被O2酸性KMnO4溶液氧化;

(4)加成反应:苯环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环己醇;

(5)显色反应:酚类物质遇到FeCl3显紫色

—CHO

乙醛CH3CHO

(1)还原反应: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醇;

(2)氧化反应:与新制Cu(OH)2银氨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羧酸盐;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OOH

羧酸

乙酸CH3COOH

(1)弱酸性:与NaNaOHNaHCO3等反应;

(2)酯化反应:与醇、浓硫酸共热生成酯

—COOR

乙酸乙酯CH3COOC2H5

水解反应:在酸(或碱)作用下,加热可水解生成酸(或盐)和醇

—NH2

乙胺CH3CH2NH2

具有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

 

酰胺

乙酰胺CH3CONH2

水解反应:在酸(或碱)作用下,酰胺水解生成羧酸和铵盐[或羧酸盐和氨气(或胺)]

讲解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1实验探究苯环对—OH的影响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开始时两试管中NaOH溶液的pH相同;加入乙醇的试管中pH不变,而加入苯酚的试管中pH减小

实验结论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不能电离,乙醇呈中性,而苯酚分子中的羟基能电离,苯酚显酸性

微观解释

苯酚分子中的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上的氢原子,促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易电离

 

2.比较苯和苯酚的溴代反应


苯酚

反应物

苯、液溴

苯酚、溴水

反应条件

Fe、常温

常温

被取代的氢原子数

1

3

反应速率

微观解释

羟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使邻、对位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讲解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讲解有机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实质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官能团发生的变化。

如:医药工业中合成扑热息痛的过程

 

讲解有机合成的一般过程

1.有机合成的概念

有机合成就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任务: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常见官能团引入或转化的方法

引入的官能团

反应类型

引入碳碳双键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醇的消去反应

炔烃与H2HXX2的不完全加成反应

引入卤素原子

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

烷烃、苯及其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

引入羟基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醛、酮与H2的加成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

引入羧基

醛的氧化

苯的同系物的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酯的水解(酸性条件)

【生】完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消除

(1)消除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可通过加成反应。

(2)经过酯化、氧化、与氢卤酸取代、消去等反应,都可以消除—OH

(3)通过加成、氧化反应可消除—CHO

(4)通过水解反应可消除酯基。

讲解

分析方法

内容

正合成分析法

采用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机物,其思维程序:原料中间产物目标化合物

逆合成分析法

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目标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原料,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维程序:

 

例:苯甲酸苯乙酯的合成

苯乙酸乙酯的合成

【生】独立完成。

讲解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保护

(1)()羟基的保护:因()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溶液反应,把—OH变为—ONa(或使其与ICH3反应,把—OH变为—OCH3)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2)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利用其与HCl等的加成反应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利用消去反应转变为碳碳双键。

(3)氨基(—NH2)的保护:如在对硝基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过程中应先把—CH3氧化成—COOH之后,再把—NO2还原为—NH2。防止当KMnO4氧化—CH3时,—NH2(具有还原性)也被氧化。

讲解有机合成的原则

(1)基础原料和辅助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使得反应过程中副反应、产率

(3)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尽量实现零排放。

(4)按照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课堂练习】

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以苯甲醛()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乙酯(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1)R—BrNaCN→R—CNNaBrR—CNH+(――→)R—COOH

 

[答案]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一、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二、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有机合成的一般过程

 

 

教后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标要求,重点设计了如何根据已有的原料设计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基于学生已学有机知识,进行知识网络的链接。并串接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常用常见的有机合成特定结构。

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1)整节课前半节的学生任务较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2)知识网络的链接,需要多点一些同学回答问题。(3)有机合成习题的练习,应适当增加综合题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