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 | 化学组 | 开课主题 | 胺和酰胺 |
研究主题 | 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 | ||
开课教师 | 王寅 | 开课班级 | 高二(6)班 |
开课时间 | 5月11日(周六)下午第2课 | 开课地点 | 高二(6)班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本节课通过对胺、酰胺性质的学习,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与氨的类比认识胺的结构和性质;(2)认识羧酸衍生物(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胺、酰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要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于“酰胺”认识不够深入,可结合关于“酰胺”的生活应用事例,促使学生较快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学习。 |
教学反思:该部分属于教材新增内容,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研读得到以下教学重难点。一是对官能团的要求,对氨基和酰胺基的要求和经典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羟基、酯基等重要官能团的要求一致;二是对性质与应用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知道胺与酰胺的结构特点与应用,与对醚和酮的要求一致,而低于对卤代烃、醇、羧酸等物质的要求。
新增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除了查阅课程标准对胺和酰胺的内容要求以及学业要求外,教材基于“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分别介绍胺的结构特点,胺类物质的碱性以及简要提及胺类物质的用途,再介绍酰胺类物质的结构特点,氨基以及酯基已有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酰胺基的性质。课本没有列举酰胺类物质的命名方法,只是列举的常见酰胺类物质,还特别介绍了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要用途。如何把相对陌生的物质及结构转化为学生的已有认识,如何把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却直接呈现的内容简洁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是教学中不会处理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类比氨气学习胺、类比酯学习酰胺,学生上课表现并不理想,课堂氛围不够热烈,以后教学中可设置更多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抓基础知识,夯实学生有机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