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校际)项目研究课: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附高 周娟)
发布时间:2024-04-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春玉

《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增强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搜集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经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增强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参与活动,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公共参与。

二、教学重难点

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

三、学情分析

本综合探究面向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必修一主体知识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历程有了一定了解,但在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总结提升上仍需教师加以指导。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本综合探究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通过实施活动型课程,引领学生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从而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四、教学过程  

总议题 中国之路,为何正确?

环节一 民族有方向——立足国情,自立自强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与习近平总书记跨越时空的“对话”。

教师:同学们,听这段对话,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通过刚刚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当年的愿景,今天实现了。

教师: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师: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中国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补充:是的,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人民都是我们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是中国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环节二  民族有担当——面向世界,交流借鉴

材料三:“中国崩溃论”与“中国威胁论”——美国政治操弄的两面手段。近日,新一轮的“中国崩溃论”又来了。2023年8月10日,拜登在一场政治筹款活动中,称中国经济增长疲软,是“定时炸弹”。当下的西方,从民间舆论到老牌媒体、从澳洲财长到美国总统、从韩国到英国,都正在掀起一轮“中国崩溃论”的热潮。英国老牌电视媒体天空电视台,在三天时间内发表了两篇堪称经典的双标新闻。一条是“每年10%以上速度的增长正在放缓,中国经济失去动力”,另一条是“2021年底经济实际增长0.6%,英国表现比想象的好得多”。但在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却以“中国科技威胁”,保护国家安全为由,签署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限制美国对中国部分高科技行业进行投资。

就在一夜之间,中国从“威胁”到“崩溃”。

教师:同学们,请运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对“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进行辨析。

小组1回答:中国无意将自身意识形态或政治愿景乃至其发展模式强加于第三方。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方道路并不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之路。“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本国国情,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小组2回答:从社会发展规律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成为历史的必然,可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从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覆灭,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因此,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将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教师:无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中国威胁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其目的都在于意图阻挠中国产业升级,遏制中国和平崛起。当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正不断发展,不仅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之智,世界之鉴。

环节三  民族有力量——展望未来,强国有我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真挚的“对话”

教师:同学们,一切创造只为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我们有信心实现吗?

学生回答: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师:那当代青年学生该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请同学们用信件的形式与未来的“自己”进行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

学生活动。

教师展示回信:

2023年的“我”:

你好!

2035年的中国已更加接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先辈夙愿在胸,复兴大任在肩!今天的我依旧在奋力实现中国梦,我做到了: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奋斗有我,让人民更加幸福!

奋斗有我,让家园更加美好!

奋斗有我,让祖国更加昌盛!

激荡未来,壮志在我!

青春万岁,强国有我!

2035年的“我”

  2035年10月27日

五、课堂总结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指引和支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顶弱顶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一场接力跑,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道路上,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六、板书设计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族有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有担当




民族有力量

七、教学反思

综合探究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一个部分,是整本教材的归宿,探究性和思考性强。因此,在上本节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探究能力。

八、评课记录

常州市第三中学的杨春玉老师表示,这几节课上,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展现出了很强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老师们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