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航天”概念,明确逻辑方法》教学设计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李飞
一、导入
播放视频“致敬航天人”。最近,我们航天事业可谓喜事连连,5月30日,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6月4日,太空出差半年的神州十五号航天员顺利“回家”,叩问苍穹,步履不歇。通往星辰大海,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离不开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引入议题。
二、讲授
1、环节一:从“航天精神”看概念的内涵
伟业铸就精神,精神造就伟业。航天精神尤其是载人航天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小明:载人航天精神意味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小王: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载人航天事业中所蕴含的精神。
小何:载人航天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钥匙。
……
任务:
(1)结合定义的知识,评价上述同学对“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解读。(第一组从“定义的含义”角度、第二组从“定义的构成及方法”角度、第三组从“定义的逻辑规则”角度,第四组为评价组)
小结:定义的含义、构成、方法、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2)从逻辑规则的角度,分析下列定义的错误之处?(P27探究与分享)
(3)尝试给“载人航天精神”下一个定义。
◆轻松一刻:笑话一则。
2、环节二:从“航天英雄”看概念的外延
播放“神州十五号航天组组员张陆”的采访视频“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可敬的航天精神,可爱的航天英雄!自2003年神州五号首次开启载人任务以来,我们共有20名航天员圆梦太空,更有无数默默坚守的幕后英雄。有同学这样描述这些航天英雄:
他们中,有的人获得了一级航天功勋奖章,有的人获得了三级航天功勋奖章,有的是硬核博士。
他们中,有的人未执行过飞天任务,有的人开启了天宫课堂。
任务:
(1)结合划分的相关知识,评价上述同学对“航天员”外延的解读。(第一组从“划分的含义和构成”角度、第二、三组从“划分的逻辑规则”角度,第四组为评价组)
小结:划分的含义、构成、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2)从逻辑规则的角度,分析下列划分的错误之处。(P28-29探究与分享)
◆轻松一刻:小游戏(听指令做动作)。
3、环节三:从“航天浪漫”看概念的发展
有一种梦叫航天梦,有一种浪漫叫中国式浪漫。随着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关于中国航天的新名词、新概念:天宫,嫦娥、北斗、祝融、羲和……
请选择一个航天新名词在百度百科上创建词条(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准确把握概念有何启发?
◆航天名词科普
天舟:天河之舟。现是中国货运飞船的统称。主要用于对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提供补给支持。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包括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等。
北斗:取名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祝融:祝融原指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现“祝融号”是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有1.85米,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以火神命名,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
羲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是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此名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这些航天浪漫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五千年梦想的一脉相承。
小结:准确把握概念
三、总结
2000多年前,屈原叩问苍天:“冥昭瞢暗,谁能极之?”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勇往直前,不断刷新太空高度,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砥砺前行,星火成炬。愿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之光!
附:笑话三则
(一)
有人问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什么是人?”苏格拉底说:“人是有两条腿的动物。”问话的人指着一只鸡说:“这是人吗?”苏格拉底发现自己给“人”下的定义有问题,又补充说:“人是有两条腿而无羽毛的动物。”问话的人又找来一只被拔去羽毛的鸡说:“那这就是人了。”苏格拉底无言以对。
(二)矛盾的论断
儿子:爸爸,什么叫做“矛盾的论断”?
爸爸:矛盾的论断就是不合逻辑的论断嘛!
儿子:那么,什么叫做“不合逻辑的论断”呢?
爸爸:唉,这还用得着再问吗?不合逻辑的论断也就是矛盾的论断啊!
儿子:那……那到底什么是逻辑啊!
爸爸:嘿,我的小儿子,看来你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哟!告诉你,逻辑呀,就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嘛,就是专门讲逻辑的。
(三)
课堂上,几个女生为一个简单的问题吵闹不休,老师顺口说:“两个女人简直就是一千只鸭子。”不久,师母来学校了。一个女生赶忙跑去向老师报告:“老师,来了五百只鸭子找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清晰,主要从内涵和外延角度明确概念,我选择了“中国航天事业”这一主题情境,设置了“航天精神”、“航天英雄”和“航天浪漫”三个环节,力争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上完之后反思,发现有以下遗憾:
1、对教情、学情把握不充分。本课容量比较大,内容又比较抽象,学生之前没有认真预习,导致课上跟不上我的节奏,未能很好将情境转化为知识点。如学生不能从定义的构成方面分析我所给的航天精神的概念表述是否合理。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欠缺教育机智,课堂不够灵动。课上我给每个小组设置了不同的任务,但由于不熟悉书本知识,学生回答错漏百出,我点评时没有做很好的引导和总结,导致课堂气氛略显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