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挑战与应对》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王思
教学目标 | 1.剖析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增强科学精神。 2.理解中国如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增强政治认同。 3.借助议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 ||
教学重点 |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如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 ||
教学方法 | 议题式教学 | ||
课时 | 1课时 | ||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课 | 总议题:如何做守法公民,托举法治中国梦? | ||
导入:播放国际热点事件的图片集锦 这些事件既涉及和平问题,也涉及发展问题,反映出当今世界国家地区之间既有和平、合作,也有冲突、竞争。 | 列举2023年下半年的国际热点事件。 |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感受当今世界的挑战与应对。 | |
授课 | 议题一:全球粮食为什么会“不安全”?——剖析和平与发展的障碍 | ||
议学情境1: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仍在加剧 名词点击:粮食不安全等级 议学活动: 播放视频:《美国援助智利、中美粮食战》 呈现材料:俄罗斯宣布终止参与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巴以冲突导致加沙地区粮食严重依赖外援。 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全球粮食为什么会“不安全”? 要求: 小组讨论,1人记录,1人代表发言,时间4分钟。 议学提示: 可以从影响粮食供求、价格、竞争的因素进行思考。 总结: (1)全球人口增长,粮食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 (2)贫富悬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3)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 (5)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知识小结:和平与发展的障碍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 (2)贫富悬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3)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4)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 记录关键信息,小组探究影响全球粮食“不安全”的因素。 |
剖析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 | |
议题二:端稳粮食饭碗,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推动和平与发展 | |||
议学情境2:我国基本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议学活动1:有人认为,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为了保证我国粮食自给自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应该禁止粮食进出口。你是否赞同? 要求: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议学提示: 不能禁止粮食进出口,应保持适度,因为:维护粮食安全,维护国家利益;顺应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优化我国粮食供给结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议学活动2: 播放视频《全球粮食危机下的中国应对》 1.对比中美提供粮食援助的行为,思考二者有何不同? 2.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议学提示: 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不能只靠中国,还要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力量。 知识小结:如何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追求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1)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2)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4)坚持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 结合情境,进行观点辨析。 通过对比,思考问题。
|
通过思考、辨析等环节感悟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加深对于推进全球治理,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认识。 | |
课堂延伸:青春融入可持续发展 | |||
假设你被邀请参加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应对气候与粮食危机主题论坛,请你撰写一份100字左右的发言提纲。 | 合作学习 课堂展示 | 结合生活实际,发出青年声音。 | |
结课 | 结语: 中国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坚定支持者。联合国应当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领域工作,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要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3年9月21日韩正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 ||
板书设计 | |||
本课小结 | 本课从全球粮食危机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事件,借助辨析、思考等形式带领学生分析和平与发展的障碍,探究如何应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并不了解,可以在课前补充更贴切更合适的材料来丰富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可以通过优化设问,拓宽学生的思考路径,形成更加多样化的探究结果。 | ||
评课 | 严宏亮:关注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课堂延伸可当堂完成并展示。 杨风梅:粮食安全问题符合本课主题,对于学生的引导要体现宏观视野与微观体验相结合。 杨春玉:对本课知识进行了再处理,通过对比分析和语言表达巧妙地处理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一目与如何推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