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和价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彰显实践性、关联性与综合性等特点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与其他教学途径相比较,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四个鲜明的优势,即明确的育人导向、科学的语言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具有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
国内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自2018年《新课标》颁布获得广泛关注。研究热点集中于理论阐述、实践应用和课例研究。理论阐述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类型、特点和功能展开讨论。饶黎(2022)强调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教师只起引导作用。王春晖(2019)从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层次性多角度细致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实践应用聚焦于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个案研究和群体实践现状调查研究,研究课型涉及英语阅读课、写作课、口语课等。
(2)国外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
国外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最早追溯到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提出的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Engestrom (2001)进一步完善活动理论定义。国外研究着眼于构建活动教学理论以及活动理论对心理干预的影响,案例实践研究较少。Johnson等(2004)构建基于活动的干预理论框架;Squires等(2007)将活动教学法引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研究;Piper(2010)建立了社会活动教学法模型,通过分析五种教师管理行为,验证了活动教学法的有效性;Victoria(2018)将活动理论作为教学研究、观察课堂的一种分析工具;Zagoo等(2022)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的隐喻教学方法,将活动理论运用到隐喻教学法中能够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使用英语中的隐喻,从而更好地翻译成我们需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