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试卷讲评
政治组 张小洁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全面、深入复习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审题、解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主观题的审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2023年江苏政治高考相关主观题资料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试卷分析
最高 | 最低 | 平均 |
16 | 5 | 0 | 2.16 |
17 | 4 | 0 | 1.75 |
18 | 6 | 0 | 3.52 |
19-1 | 6 | 0 | 3.11 |
19-2 | 5 | 0 | 1.82 |
20 | 6 | 0 | 3.86 |
习题讲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围绕涉及彩礼纠纷,发布典型案例,完善司法解释的价值所在。
审题过程引导:知识范围《政治与法治》,主体最高人民法院,事件发布典型案例,完善司法解释,设问角度价值所在(意义/为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围绕司法机关进行分析。
答案展示。
变式训练2023高考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12分)
组织学生审题并回答思路。
课堂限时完成并说出答案。
展示答案: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地方立法要坚持宪法法律之上。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维护法治统一才能更加有力地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尊严和权威。(4分)
②地方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立法。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有助于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4分)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对地方立法要行使监督权。开展立法审查能够在维护法治统一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立法,从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维护人民合法权益。(4分)
一模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长江第一渡》能够引发观众共鸣
的原因。
引导审题,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分别体现人民重要性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展示答案
变式训练2023高考题: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甲方不赞成搬迁的理由。(10分)
展示答案:①整体部分辩证统一,立足整体。(2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到达整体目标(3分)
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2分)
③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融合共生(3分)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主创团队在舞台剧创作中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
回顾创新思维的具体内容,细化每个思维的具体方法等。
《高三政治一模试卷讲评》教学反思:
整节课基于一模试卷开展主观题讲解,从问题逻辑、知识逻辑、材料逻辑三方面引导学生审题、答题。课堂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和上课积极性,从一模试卷到2023年江苏高考试卷的变式训练能够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知识盲区,让学生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
不过从课堂学生的反映可以发现他们存在基础知识整体比较薄弱、答题过于机械化、答题思路缺乏逻辑性等问题,高三政治的二轮复习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全面思维、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评课反馈:
整节课有基础知识的反馈,有解题思路的引导,有答题要求的归纳,还有变式题型的训练。整个过程设计流畅,针对学生的学情有条不紊的开展,既兼顾了学生对于试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回顾,也提升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节高效的高三政治复习课。
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背诵巩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主观题答题的思路讨论,通过生生互动提升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