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政治组 温惠红
【教学目标】
1.明确侵权要担责的原因、担责的内容和方式。
2.理解诉讼时效的规定和要求。
3.阐释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
4.理解规定侵权责任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2.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情景导入
以案说法: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校园霸凌、欠债不还、殴打)
思考讨论:生活中你碰到如此情景,会怎么做?
引出课题: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二、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总议题: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推定以及对情理法关系的处理
以案说法:理发师直播客人剪发
思考讨论:该理发师直播客人剪发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应承担什么侵权责任?
议题一:有理有据,明晰责任
以案说法:真假美猴王之争——茶颜悦色与茶颜观色
思考讨论:“茶颜观色”侵犯了“茶颜悦色”的什么权利?“茶颜观色”为何必须赔偿并登报刊发消除影响声明?
1.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
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3.诉讼时效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议题二:合情理法,平衡利益
以案说法:小杰与小涛因琐事发生打斗,在打斗过程中,小杰故意踢中小涛的腹部,致使其脾脏破裂,住院治疗。小涛的父母对小杰的父母提起诉讼,要求承担医疗费用10万元。
思考讨论:小杰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若侵权,请分析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一般侵权责任(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
(1)侵权责任的一般认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①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过失)
③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知识拓展:区分“故意”与“过失”
以案说法:沈某家住在马某家的隔壁。几年前,沈某在马某家西侧约80厘米处种植了一棵泡桐树。如今,树已经长至9米多稿。2023年6月的一天晚上,泡桐树被大风刮倒,致使马某房屋西南角屋顶局部受损。马某为修缮房屋花去2000余元。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祸事后,马某认为沈某应当赔偿房屋修缮费用。但沈某认为,树木倾倒是大风所致,属于不可抗力,不愿赔偿。多次交涉无果后,马某一纸诉状将沈某高上法院。
思考讨论:本案中的沈某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依据是什么?
2.特殊侵权责任(法律有明确规定的)
(1)过错推定侵权责任
依法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单来说:先推定有过错,行为人需要自证。
如: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
(2)无过错侵权责任
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单来说:不论有无过错,均需承担责任。
如: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生产者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
比较: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小组讨论:结合本节课的所有案例,分析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有何意义?
3.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
(1)个人角度
(2)社会角度
三、课堂训练·能力提升
教学反思:法学领域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解释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法律解释抽象,法律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涉及到多种学科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所以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按照法律的含义去联系具体案件的实际,真正理解法律精神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尤显突出和重要。本节课通过以案说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思维活力,从后续的练习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