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历史组 常毅 转正定级课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全球流动性、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二、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的远洋航行路线;
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历史解释:新航路、大航海时代、星盘、罗盘、新大陆、好望角、麦哲伦海峡、合恩角;
唯物史观: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家国情怀:认识欧洲航海家相信科学的认知、敢于冒险的勇气、坚定笃行的意志是成功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条件,培养这种勇气和意志。
三、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
难点: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
四、课堂导入
《15世纪世界地图》与《17世纪世界地图》的区别
师:两幅地图分别是15世纪和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这两幅地图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 15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主要以欧洲为中心,而到了17世纪,欧洲人已经大概描绘出了当今世界的轮廓。
师: 为什么仅仅两百年时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五、课堂讲授
师: 全球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新航路的开辟,那与之相对的还有一条就航路,那旧航路是指哪一条航路?新航路又是怎么一条航路呢?
【旧航路】旧航路是指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比如,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西汉的时候,便了解到一条重要的旧航路——丝绸之路。
【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左右,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欧洲和美洲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或者“地理大发现”。
过渡: 15-16世纪,人们为什么放着旧的航路不走,非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开辟新的航路呢?请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一子目,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第一幕 逐梦之源: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
【合作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必然性)
(一)经济根源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则史料,结合教材分析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什么动因呢?
【材料一】中世纪(约5世纪至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商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15世纪末期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城镇迅速增多,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生:经济根源。15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对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经济产生了冲击。
师:在中世纪庄园经济之下,人们自给自足少有购买商品,而到了15世纪末资本主义的萌芽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所以货币成为了最普遍的商品交换手段,而在所有交换手段中,黄金是最贵重的货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因此人人都渴望黄金,欧洲对金银财富以及开拓新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
(二)东方诱惑
过渡:欧洲人去哪里觅得大量的黄金呢?
生:东方,中国……
【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日本据有黄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海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师: 为什么是东方呢?这与一本著作《马可波罗行纪》相关,马可波罗将东方描绘成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这里金瓦盖顶,金砖铺地,激起了欧洲多个阶级、阶层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实现发财梦,形成了一股“寻金热”。
(三)直接原因
过渡: 此时,欧洲去往东方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另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那欧洲人为什么不走旧航路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材料四】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了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世界通史》
生: 不管陆路还是海路,都经过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这威胁到了东西方陆路贸易道路安全。所以,这成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他们急于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四)思想源泉
过渡:其实除了上述动因之外,还有别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两则史料,材料五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哪些层面的动因?
【材料五】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徐蓝《世界近代现代史》
生: 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源泉: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鼓励冒险精神。
(五)精神动力
【材料六】(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生:材料六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欧洲人想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小组探究】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偶然性)
过渡:在具备了上述动因之后,哥伦布便向国王请辞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我们刚才了解了“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即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和动因,那请大家看哥伦布还说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开辟新航路,即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和条件。如果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进行远洋航行呢?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个人为小组进行讨论。
【材料七】尊敬的国王陛下:
我认为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迫切而且有必要的。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恳请国王陛下恩准并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生:航海经验的积累;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技术的提高;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师: 大家前面回答的都非常棒,要知道每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背景与缘由的,我们再小结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过渡:如今一切打破僵局的条件已经具备,只等有人踏上征程,扬帆起航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率先开拓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们。下面让我们一起随追这群勇敢的海航家们进行一次冒险的海洋之旅吧!
第二幕 扬帆起航:新航路开辟进程
师: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相信大家肯定对新航路开辟的四位代表人物并不陌生,他们分别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下面给每大组分配一个航海家角色,每小组共同准备,讲清航海家的航海时间、支持国、航线、收获,最后选出一人代表本组发言并在屏幕上的地图上画出自己的航线,准备时间5分钟。
【小组探究】“我的航向我做主——航海家自述”
师:各位航海家的路线绘制的都非常好,我们可以简单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欧洲;两个方向——向东或向西;以及四个代表人物。新航路的开辟最先始于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八分析原因,提示一下大家可以从政治经济等因素来归纳总结。
【材料八】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子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生:政治上,西班牙和葡萄牙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经济上,西班牙和葡萄牙具有雄厚的物质力量,并且想要进一步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自然条件上,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处于大西洋沿岸。
过渡:难道新航路的开辟,就只有这几条航线吗? 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占据了欧洲到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西欧其它国家他们又该往哪里寻找新的航路呢?
师:欧洲人继续进行新航路的探索,主要开辟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另一个方向是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预习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师:这些航海探险,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独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也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过渡:不可否认,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立足于当今时代,当今中国的我们,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仍有一些历史细节需要我们去回望与反思。
第三幕 时代回望:新航路开辟的反思
师: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分析这两则材料表明了什么现象?
【材料九】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十】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律系还专门设立法庭,对哥伦布进行缺席审判最后以哥伦布犯有谋杀罪、种族灭绝国际恐怖主义等罪行,判处350年。
生:西方发达国家在庆祝,而美洲国家在谴责。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
生: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带有殖民主义色彩,虽然推动了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却给拉美人民带来了苦难。譬如,哥伦布在到达美洲之后,大量掠夺美洲的金、银矿产,奴役和杀害了大量的印第安人;再譬如罪恶的“三角贸易”成为了欧洲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他们开始大量贩卖黑人奴隶,非洲人民陷入了苦难和死亡的境地。
过渡:无论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还是负面影响,我们都是从纵向上去探究它的价值所在;但从横向对比来看,说到远洋航海,我们中国也有一个著名的航海家,他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郑和。
师:郑和曾奉命七下西洋,最远曾到达过东南亚、印度、波斯湾等地。那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远洋航海是一样的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进行对比寻找答案。
【材料十一】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
【材料十二】陛下应该下决心让我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
生:郑和下西洋更像是一场政治活动,目的是宣扬国威;结果损失巨大,后被终止;而新航路开辟则是一场经济活动,目的是海外寻金,传播基督教;结果世界建立直接联系,欧洲逐渐获得世界主导权。
师:简言而之,一个是为了求财,一个是为了炫富!这也导致中国的远洋航海走向衰落。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今日之中国该如何避免昨日之“憾失”,走好新时代的新丝路呢?
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生:我们要在和平与共赢的旗帜之下走共建共享之路、互尊互信之路、文明交流之路、全球联系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好新时代的新丝路!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足以应对当下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上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等,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本课的教授过程中仍有些许不足,比如教学设计中的师生活动过于理想化,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效果随机应变,而且本课材料丰富但稍显冗杂,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