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倩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山村余韵,通过关键句理解景物中蕴含的哲思之美。

2.体会作者描写自然的独特方式。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平凡景物中蕴含的哲思之美。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艺术技巧。

【课时安排】

1.5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我们学过、读过很多散文,评价一篇散文是不是佳作的标准是什么?

预设:语言优美(诗化语言、具有诗意、陌生的文字)、意境独特、手法多样、情感细腻、内涵丰富、(哲思丰富)思想有深度、情感表达(打动人心、与读者共情、情感充沛)、朴素易懂且不失诗意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

读者在阅读散文时,希望读到东西如下:希望读到好的文笔,好的修辞。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也希望读到知性的深度
——张晓风

二、任务安排

任务一:寻觅山村遗迹,体会心之感动

1.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让你感动?请你结合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语段或文章整体谈一谈你的感受并具体说明理由。不少于120字。

预设:

最让我感动的是山村中的鼠麹草,这种小草在这方水土上蓬勃的生长,它谦虚、纯洁、坚强。当我带着满身的纷扰来到此处,看到是这不卑不亢的小草陪伴着纯洁朴素的牧羊女,原先躁动的内心安静了下来。它让我懂得即使渺小卑微也该担当起生命的重担。回归质朴本真,即使生命消逝,也不留下任何值得夸耀的功绩。

“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幅图像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个静谧祥和的画面。消逝了的山村有如世外桃源,在作者的描写中让我感受到山村的清幽与美好,渴求乡村静谧而平稳的生活,读完整个人都平静了下来。

“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写作方式不大相同,文章中写了很多像鼠麴草这样平凡又灿烂的景物,他们虽然渺小但也担当着生命的重任。   

文章中的一些意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们身上呈现出的生命的品质让我动容。

小溪(滋养生命、建立起生命关联)、人类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鼠麹草(谦虚、坚强、纯洁、质朴)、生命质朴而但当一切

菌子(给人以精神滋养、引发人们美好的遐思)、生命绚烂给人以精神滋养

有加利树(生命的崇高与尊严、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生命崇高与蓬勃

野狗(生命的威胁、大自然的威力、原始野性)、生命面对残酷考验

麂子(生命的温良与机警)、生命美好的幻想

文章这些风物让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感受到不同的生命品质。大自然滋养着人类,在生命的最深处万事万物都有关联。           

任务二:寻觅作者之思,品悟知性深度

在这篇散文中你遇到了哪些是你在其他人的散文中不曾遇到的思考呢?

(你还存在哪些疑惑呢?)

小组合作答疑解惑,并请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预设:

9、10段为什么出现了野狗、猎人这些与之前意境不符合的事物?

10段为何写猎人捕麂子的场景?

大自然的威力会给生命带来威胁,生命总会面对一些不可抗力,而我们必须坦然地面对这些威胁。

文中两条路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在一条路上走却产生了两条路的感觉?

一条路是现时之路,一条是“我”对历史的思考。现在和过去贯通起来,“我”和“消逝的山村”构建了关联。在山林中“我”产生了对历史的思考。无论是谁,当眼里有了时空意识之后,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感悟。

有加利树是异乡的,为什么联系到人死后坟旁要栽什么树木?

外来的植物也在此蓬勃生长,异乡的树也在这方水土上带有了普遍的生命品质。无论来自于何方,都扎根这方土地,韧性而庄严的生长。

为什么说消逝了的山村呢?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是为了什么?

“山村”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

“山村”“消逝”却没有“消亡”,草木间还存在它的余韵。历史并没有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山川风物承载着古往今来人们的命运。无论历史怎么演变,不管时空相隔多远,大自然平等地滋养我们,个体生命会消亡,但生命的品质始终具有一致性。即使处于人生或民族的至暗时刻,坚强、忍耐、保持执着的生命姿态,终将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生生不息的激昂。

⑤各种风物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联系?

不管时空相隔多远,在生命本原上融通互生,生命品质具有一致性。

⑥最后一段为什么作者认为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在一方水土上,人们共同受自然的滋养,葆有共同的生命品质,所以在生命深处都有深深的关联。

⑦村庄给了作者哪些滋养?

滋养了“我”的生命,也滋养了“我”的精神。

2.作者如何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动与思考的?

冯至:“真实的造化之工却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
一只鸟的飞翔,这里边含有无限的永恒的美。平凡、朴质中蕴含的美让我们感动

预设:意象的使用,意境的营造;细腻的笔法;朴实而又有诗意的语言;回归原生态,无名化写作  预设:在观察自然时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任务三:缘物抒怀,畅叙幽情

大自然的风物一定也在某个时刻带给过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模仿冯至观察自然、叙写事物的方式,写一个散文片段,体现自然风物带给你的思考。

四、课堂总结

山川风物承载着古往今来人们的命运。无论历史怎么演变,不管时空相隔多远,大自然平等地滋养我们,个体生命会消亡,但生命的品质始终具有一致性。即使处于人生或民族的至暗时刻,坚强、忍耐、保持执着的生命姿态,终将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生生不息的激昂。今天我们品鉴了冯至笔下的山水,也学习了冯至叙写自然的方式,希望我们能够关注自然的一草一木,留心大自然给我们的滋养,获得更深刻的人生之思。

五、板书设计

景物                       原生态描写

 

联想、想象                 意象、意境

 

思考(自我表达)           人生、自然、历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