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组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和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研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生物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联盟校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成效
1、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命题研究系列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组成的,其中考试是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师生共同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和学,在一定时期须要对教和学两方面进行质量检查,其手段就是考试,考试不仅有着检查教学质量的性质而且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基于命题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当正确地对待“命题”,认真研究它,寻找它的规律,学会正确“命题”,让高水平的试题引导教学朝着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
9月份:生物教研组暨联盟校名师工作室邀请了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史传燕老师为生物教研组及联盟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命题研究》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分集体研讨和个人线上的形式开展,联盟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皋磊老师主持讲座,生物教研组及联盟校名师工作室成员近3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史传燕老师的讲座有效提升了我校生物组教师及联盟校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命题意识与能力,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命题人的视角,反思日常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0月份: 生物教研组暨联盟校名师工作室邀请到陈磊老师为我们进行命题方面的指导。陈老师分别从命题的题型转化、难易分布、难易调控技巧以及命题常见问题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讲解,并在最后对于年轻教师的命题分别进行了点评。
11月份:生物教研组暨联盟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皋磊老师分享了她对于新高考命题的看法,皋老师指出,新高考的命题方向正在由“会做题”向“能解决问题”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以教材为主,以理解为重。体系:一是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构建,二是不能满足传统的版块体系,要前后贯通,要教材贯通。核心知识群:不是新鲜的东西,要整理归纳完善,记牢积累。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和多维整合,更要注意核心知识群的重难点区分以及记忆完善。
2、“一题一课”课型研究成果汇报课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一题一课”课型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生物教研组联合联盟校名师导教工作室开展了“一题一课”课型研究成果汇报课展示活动。生物组丁楚楚老师选择抗癌药物 “雷公藤甲素”作为情境脉络开设一节高三复习课《动物细胞工程微专题复习》,以“抗癌效果研究→药物副作用研究→靶向递药系统研究→癌症治疗再探究”为思路脉络。通过主题化学习的方式,将“情境脉络”“知识脉络”和“素养脉络”有机融合,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组教研组长皋老师点评了这节课,她从教学的角度提醒青年教师,深入知识的程度要与教学难度区分开,教学要基于学生学情为主,把复杂知识简单化教给学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思维的提升要建立在有价值的问题上,并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希望各位年青教师借鉴丁楚楚老师的一题一课,分析高考试题的考题考向,结合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探讨了以“以试题带动复习教学的课堂模式”。
二、搭建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1、青年教师联合开课展风采
为更好地对接“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促进育人方式的创新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教方式转变,11月22日,高中生物联盟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奔赴横山桥高级中学参加同题异构活动。开课教师分别来自横山桥高级中学的周丽老师和戚墅堰实验中学的曹盈倩老师。两位教师具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课堂教学符合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科思维。11月30日,联合常州市第二中学举行了“通体异构”校际公开教研活动。本次生物组教研活动,由二中龙威老师及我校程佳燕老师大家展示了一节《基因工程》的微专题复习课。本次教研活动评课专家为兼职教研员及常州市田家炳高中徐业义老师,徐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徐老师强调,生物的教学离不开情境。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很好的素材情境以引导学生入课堂教学的境;高三的教学要建立在意义之上,实现有意义的教学,就要在真实的复杂情境中,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始,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终,微专题的复习有套路可选,运用恰当的情境把所要复习的知识点融入进去,根据:意义→目标→设计与实施→检测来开展能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对于如何检测:徐老师认为,要掌握两个标准:一、学生该有的知识掌握了吗?二、学生的思维能否参与?并为青年教师探讨了现在的高三教学、命题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平衡。在徐老师精彩、独到的点评下,两位老师与评课老师们表示对高三的复习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标准和方向。
2、课堂教学能力基本功大赛
在新课标、新课改和新高考三新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10月25日,生物教研组在生物实验室举办了一场教学基本功比赛。生物教研组皋磊老师和史佳丽老师作为评委出席了本次活动。每位青年教师立足学情、精心准备。比赛中,他们精神饱满、语言流利,思路清晰,整个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示出我校生物教研组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比赛结束后,教研组长皋磊老师对各位选手的教学作出了点评,并提出改进方案及教学建议,依据比赛及评价,各位老师认真反思,受益匪浅。“以赛促学,展示风采”,不仅给各位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提供了一次检验并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今后他们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教学能力和基本功。
3、青年教师解题训练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拓展教师命题视野,提升教师解题能力,更好地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持续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中书写精彩的答卷。生物教研组每周为青年教师布置一份高三模拟题,几位年轻教师认真钻研高考试题和新高考下的模拟试卷,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与概念不清的知识点;控制时间完成试卷,思考应试技巧,如何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一时掀起了学习高潮,教师之间对考试题型进行分析探讨,也积攒了不少问题,所以生物组举行了试题研讨活动,邀请高三教师为年轻教师们答疑解惑。
4、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
9月份:生物组青年教师成长营由徐喆老师分享关于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在旧教材,高中生物一共是五本课本,其中必修有三本,选修有两本。新教材课本数量没有变化,但必修变为了两本,选修为三本。主要是将以前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大部分内容放到了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本次我主要分享的是必修一的内容修改与变化以及其意义。翻开课本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开篇访谈的人物变化,之前是邹承鲁院士,邹院士的代表性成果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现在的是施一公院士,主要成果是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这样替换的原因我想是因为邹承鲁院士是生物学发展的开拓者,而现在的施一公院士是生物学前沿发展的引领者,新老泰斗的接棒更能激发学生们对于生物学未来发展的兴趣,认识到生物学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0月份:生物组青年教师开展了成长营活动,本次主讲人是程佳燕老师,分享的主题为:高考试题分析,以题引领教学。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高考考题分析”入手,分析高考试题的考题考向,结合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探讨了以“以试题带动复习教学的课堂模式”,程老师选取的主题是:病毒与免疫。 从“病毒的结构”入手,沿着病毒是如何入侵机体的,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以及机体是如何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病毒为主线,将免疫调节的整节内容进行统整复习。另外,程老师比较了高中和大学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日常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剖析,并和青年教师一起探讨了相关内容的教学处理,在参与深入探讨的同时,皋老师也从教学的角度提醒青年教师,深入知识的程度要与教学难度区分开,教学要基于学生学情为主,把复杂知识简单化教给学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思维的提升要建立在有价值的问题上。
12月份:生物组青年教师开展了成长营活动,本次主讲人是黄博老师,分享的主题为《基于“一题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流感病毒》。黄老师以当前正在流行的甲流为情境,结合一道高三模拟试题,将甲型流感病毒的类型、感染过程、症状、治疗和预防等进行了一一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