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在书中提出构建主义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他强调了教育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启示我们老师要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其具各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些人搞教育,就像在黑夜里打手电筒,他们不是把光打到远处,帮学生照亮道路,田野与山峦,让学生自己判断该往哪儿走,而是直直得对着学生的瞳孔照射,让刺眼的光线穿过学生的角膜。强烈地向学生宣告:这是你需要的一切光明,这是你该走的路!
这样看似花了气力的满堂灌输,实则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利。这时,睿智的老师总会替学生照亮前路并循循引导学生自己考量以一个怎样的速度向着哪个方向前行。也许如此去做,学生开始行走的速度不够快,却前进地持久而稳定!
曾巩“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并以此来教育后世弟子。实乃智也!
可“他人直射瞳孔的光明”不是那么容易拒绝的,尤其是你最亲近的人。现如今的父母、老师总爱拿着一根指挥棒规划孩子的人生,使他们过早进入竞技状态,失享童年的快乐,压灭了他们兴趣的微光,也就挡住了他们前进的无限可能。
教育理论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为实践服务。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
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此外,教师还应该提供具有启示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在教育这条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为师者对教育不断探索与践行,并用爱带着学生们去感悟生活、发掘自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让他们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发现的世界,去体验花期开放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