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李白诗歌《将进酒》中的情感变化和李白复杂的人物形象。从教学过程来看,遗漏了学生齐读的环节,若在整个教学环节2和本节课的最后进行学生齐读则会让教学结构更加的完整,同时通过两遍朗读的比较来展现教学效果。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电影范读,能够基本掌握诗歌的情感变化。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最后对于“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理解也很到位,理解了李白复杂矛盾的心理,收获了与李白的情感共鸣,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理解和探讨诗歌内容。
张奇飞:明代杨慎在《词品》中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是一首千古名篇。10月18号,我带领学生领略了这首著名的辛词,从备课到上课到研讨到自我反思,感慨颇多,一并呈现如下:
单元提示中说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还要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多样的人生,加强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该词中用典的含义及情感表达,做到“一课一得”;二是体味阅读的层次
感。
在备这节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辛弃疾的生平、诗词的创作背景、词中的典故,识其人,才能更好的读其词,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就能更好地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能更充分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就手到擒来。
课堂时间很宝贵,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收获,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精心准备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化策略,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做到回答有层次,规范答题。理解是一个层次,情感是一个层次,阅读是一个层次。
最后,能理解典故的“证今、类例”,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能自己饱含感情的吟诵出来。我觉得,除了课堂的氛围略显严肃之外,可以算是一堂比较扎实的常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