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第三课,语文组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在弘毅楼四楼会议室开展,本次活动由陈丹老师主讲。
陈老师因受周测卷上的一道小说选择题启发,发现学生与文本存在多方面的隔阂。周测卷小说,学生选择题错误率高的原因在于同学们与小说所写的时代差距大,很多细节无法关注到,关注到的信息也难以理解。陈老师由此生发开去,探讨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以及作文等题型中学生的隔阂点,并积极探寻方法。
陈老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点,谈到自己在各类文本阅读及题型解答中的做法。她表示,对于小说阅读,要敢于让学生说话,让他们提出问题。还要在文本本质的回溯中,把读懂文本的方法一点一点地交给他们。当学生慢慢能够读懂文本,了解文本的主旨,他们就不会看到什么“边角料”都如获至宝,也不会对关涉文本内核的重要文句视而不见。当学生慢慢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抵达文本核心后,他们的答题情况也就不会让我们“大跌眼镜”;对于诗歌鉴赏,则需要善补古代背景之白——还原与再现历史场景,插上想象的翅膀,唤醒诗词生命。重回古人生活情境,填补古今之变所形成的时空鸿沟;而对于作文教学,则可以通过当堂多做一些审题立意的练习,多多面批、不能想当然以及引导学生关注出题者的“情感倾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
最后陈老师谈及自身感悟,表示教师的“教学”应当是一种真实的“教”,即从学生真实的困惑而来。教学不能高在云端,而应当是契合我们三中学生水平的;教师的“教学”要既能够“入乎其内”,又能够“出乎其外”。能从学生微小的问题里取精去粕,带学生由微而宏,真正读懂;做三中的老师,既要有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又要能“读懂”学生;既要能俯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还要能够带着他们仰起头往更高更深处走。自身的学养要丰厚,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还要夯实。做老师难,做普通层次学校的老师难上加难,然而成就感也就于此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