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摩是教师互相学习、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常州市第三中学-常州市正行中学联合举行的校际交流活动重,语文组孙乘风、钟雨辰、朱苏芮等老师相继开课。
孙乘风老师开设的高一小说课《百合花》,以分析“小通讯员人物形象;梳理‘我’和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变化;以及探究‘我’、新媳妇与小通讯员之间的爱是什么,爱产生的原因”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体会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高尚的情感。
钟雨辰老师选择了墨子的《兼爱》作为高二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步骤:1.理清文章的思路;2.对比如墨思想;3.思考墨学的当代价值。钟老师将整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二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资料,让学生从儒墨两家对“爱”的内涵的理解,义利观和对“乐”的态度这三方面来对比不同,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墨子的博爱和“利天下”的胸怀,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是一个趋向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墨子兼爱的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共同的家园有非常大的意义,只有每个国家放弃各自的立场和个人的利益,人类才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朱苏芮老师以 “作文审题立意”作为高三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设为“审对方向,立意明确,立意深刻”。朱老师认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且目标明确的教学,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带着学生通过“读、写、评、改”四个环节,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并且特别强调学生的写作要站在青年一代的立场上,将目光看向社会、国家、民族,提升文章立意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