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学校作为高考考场放假三天,回到学校后相对松散,学习紧张气氛相对较差。放假前,学校举行了大型中英文戏剧大赛,我班的剧目《何为青年,青年何为》获得了表演类二等奖,一下子鼓舞了人心。我该如何利用好这次契机将学生由活动,站到学生的角度调整到学习模式。
【教育目标】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制定相关的学习复习计划;
3. 形成班级复习行动小组;
【活动准备】
1. 中英文戏剧大赛总导演准备回顾这次历程和总结;
2. 归因理论,人们对先前任务成败的归因论;
3. 准备相关的复习计划;
【实施过程】
板块一 回顾中英文戏剧节的成功
1. 呈现中英文戏剧节的照片、视频。
2. 剧目的总导演回顾整个历程和升华提升。
承转:我们班级的中英文戏剧节节目的成功,我一下重新认识到了我们班级的同学。
每一个同学都有擅长的一面;每一件事情,我们认真面对它,总会有方法;团队作战的效果远大于个人单独行动。现在面对我们的期末考试,我相信拿出戏剧节的魄力和团队合作,我们一班,一定行!
板块二 树立正确面对成绩的态度
正确认识考试含义
考试是对最近学习状态的一次最佳反馈。考试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们在近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态,将近期阶段的学习问题都暴露出来,我们可以针对考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解决问题。
直视成绩,心态平和
要把正确对待考试的态度落实为:“考前重视,考场正视,考后淡补”。要知道考试的最终目的不是颁给我们一个分数,一个排名,而是让我们及时地分析总结从而尽快调整自己。不要让成绩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从而加重焦虑,丧失自信。
合理纠因,吸取教训
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而自坠其志。”考试后不要被分数所左右,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反思和总结,考试就是一种能让我们得到反省、提高、磨炼与升华的方法。
板块三: 学会发现问题和总结反思
阐述归因理论是心理学家韦纳(Weiner)于197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对先前任务成败的归因决定着后继的任务动机。人们通常把自己的事业成败主要归因为六类因素: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结论: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持续的努力才会有效果,因此,不能一次没考好就放弃努力努力程度是所有因素中,唯一可控的。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成绩不好孩子家长首先想到的因素。既然是唯一可控的,就要更加主动,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努力程度高的成绩必然会高。任务难度是外在、稳定而不可控的,对于这一因素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的漏洞,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运气是完全不可控的,假如一次考试纯粹因为运气不好,就完全无须理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下去就可以。身心状况是不易控的,但不等于不可控。这要求同学在平时就要认识到身体状况对成绩的影响。多锻炼,注重饮食,有一个好身体,才能以更好地状态学习。另外,学习也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心态,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发挥。对于外界环境,要提高预见性。对于有可能影响自己成绩的因素,要有可能避免。例如:班级座位、课间环境……
板块五 科学学习,团队作战
分析错题先行五大问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这个知识点在书上哪里出现过?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思考完五大问之后,准备错题本或集中整理试卷,立刻做:
马上写:一把做错的题重新抄—遍,加深印象。请教学科老师或同学((或对照参考答案),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作对比: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经常翻:学生在试卷分析之后,准备错题本、或将试卷粘贴在一起,装订成册。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夏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掌握规律的目的。
现在班级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起到监督和帮助协调作用。
老师寄语:
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旧可期~
希望同学们用一个好心情、用一种平常心去投入到接下来的期末复习中。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