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物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张艺佳每周一课
发布时间:2023-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物理组

    

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摩擦力与弹力地位等同,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故应对该节内容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节教材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出发,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对于滑动摩擦力,首先让学生定性地感受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然后定量地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对于静摩擦力,首先弄清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静摩擦力的方向,然后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水平固定木板上的木块,使它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如果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存在某种定量关系的话,它们可能是怎样的关系呢?以此作为引。然后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可以在桌面上垫一张纸,把一本书压在纸上,然后用手沿着桌面拉动纸张,保持接触面的材料不变,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拉动纸张(材料可以是纸、塑料、毛巾、木板等);然后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材料。让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是不是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它没有被推动,沙发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由于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教学反思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摩擦力的规律,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