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3-2024第一学期每周一课(倪红娟)
发布时间:2023-1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历史组    倪红娟   2023.11.10        高三(12)班

【课程标准】

1.《中外历史纲要下》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2.《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满目疮痍,人们一度认为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来临。谁知50年代资本主义就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资本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发生了新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首先,请同学们来看课标的要求。注意,要把纲要的内容和选必的内容结合起来复习。

这是近几年关于本课内容的高考题,可以看出各地高考卷对本课的重视。

那么战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如何认识这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时代趋变——困境·曙光

材料: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哪些困境?

材料:20世纪中期以后,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资巨大、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资本主义史》

【思考】结合材料,指出是什么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适时应变——调整·创新

1.新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国际协调

 

措施:

实行国有化;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任务】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国家宏观调控的特点。

市场经济+国家干预

【思考】美国经济在图中的第②段呈现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英美等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思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能否克服经济危机?


 

 

15.【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美国)。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比较高,19651977年基本处于下降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6070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此时对外战争较之之前频度烈度有所增加,而题干中7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占比下降,不符逻辑,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包括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与题干中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

 

 

 

 

 

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

1944年

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两个组织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年—1978年

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上述三则材料均引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1)据材料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2)据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什么弊端?国际社会是如何解决的?

(3)据材料结合所学,梳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联系选必一的内容,回顾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5.【2023年高考湖北历史】19466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至1949年(世界)。据表格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题干时间二战结束后初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世界银行配合马歇尔计划实施,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排除A项;据表格可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成功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马歇尔计划主要是援助西欧,本题中还贷款给了智利、巴西等美洲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条件,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2. 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背景:结合教材115页内容,结合视频,概括其背景。

(二)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

(三)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四)影响:

生产力:巨大飞跃。

智能送餐机器人:劳作方式从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利润增长)

人类文化生活:与外界沟通更方便;促进人们通信交流;推动电子商务;人类视野发生新变化。

消极影响:青少年沉迷游戏,低头族;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

 

10.【2023年高考北京】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解】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不是变革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等原则,排除①;根据材料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数据将史料分类,数字化文献检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由此可见,历史资料数字化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e-考据”指的是信息技术和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排除④。

3.新结构:第三产业+中间阶层

【思考】结合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及其趋势。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

1、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二)变化趋势

社会结构多层次化

(三)背景

1、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第三产业的兴起。

(四)影响

淡化了阶级概念;

缓和了社会矛盾;

但贫富差距扩大;

4.新保障:福利国家

(一)含义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二)特点

1、有立法与制度保证;

2、福利种类多;

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材料: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三)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四)发展过程

【任务一】联系选必1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梳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过程。

 

 

 

 

 

 

 

 

 

 

 

评价

【思考】根据漫画,结合所学,评价福利国家制度。

(六)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15.【浙江省20236月高考】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状况中,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由上升到逐步缓慢下降,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D项正确;

为什么福利开支增加了,贫困状况却没有大幅度缓解?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贫富差距。

这种贫富差距,在二战后有了新的表现。

 

三、变与不变——思考·启示

1、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2、结果: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材料: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胞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论述?

【问题探究2结合材料,从发展道路、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科技、民生等角度谈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16.【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

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A【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2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1978-1982年西方国家失业率增加,消费品价格增长率下降,市场活力不足,因此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A项正确;1973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与苏联无关,排除C项;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灵,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采取的是新自由主义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7.【浙江省20231月高考】观察下图,解读正确的有(      )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

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农业和工业人口比重都在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变化。①②④符合材料,B项正确;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课后作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20年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柯立芝繁荣

经济大危机

胡佛自由放任

20世纪30年代

开展计划经济建设

罗斯福新政

20世纪40年代

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盛行

20世纪50年代

赫鲁晓夫改革

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纷纷建立混合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

戈尔巴乔夫改革

减少福利政策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教学反思】

一轮复习课中基础知识的处理。方法一:用一半时间梳理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加大问题设计难度,穿插选必内容,最后用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形式对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好处是学生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解题正确率。弊端是重点探究的时间无法保证,导致探究问题未充分展开。方法二:以大表格梳理整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填写表格,基础知识不再一一展开。课堂中重点探究重难点问题。这要建立在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素养的基础之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