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刘彩)2023.9.13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3-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卢艳伟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政治组  刘彩

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标

1.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意义,理解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到科学。

2. 学习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理解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学习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重难点

1.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2. 理解社会主义运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

设计意图


导入课程

课前播放《摩登时代》。

 

 

 

 

 

 

新课学习

分议题一: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到科学

 

 

 

 

阅读教材P12探究与分享,了解傅里叶、欧文、圣西门三人的实验。

 

 

 

 

 

 

 

 

 

 

 

 

 

 

19世纪末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学生演奏《国际歌》

 

 

 

 

 

 

 

 

 

 

 

 

 

 

 

 

 

 

 

 

 

 

展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分议题二: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到实践

 

展示伟大尝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遭受挫折

展示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视频,展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对中国的言论和中国发展成绩。

视频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面对资本家对工人无情的剥削,谁给他们呐喊?

 

 

 

 

1.空想社会主义如何形成

2.空想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从批判当时社会、展望未来社会、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思考空想社会主义为何空想?

 

 

 

 

 

 

 

 

 

 

 

 

 

1.工人运动有何意义

2.工人运动都胜利了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什么,从而促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哪部著作,这部著作的意义何在?

 

 

围绕三个角度,小组合作探讨《共产党宣言》的合理性。(批判当时所处社会+展望未来社会+实现未来社会的途径)

 

 

 

 

该过程分别对应哪些事件,社会主义有没有过时?

 

 

小组合作讨论“社会主义有没有过时?”,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导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展示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材料来自空想社会主义

 

 

 

 

掌握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体现为三点,一是批判当时的社会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的弊端。二是展望的未来社会脱离当时的实际条件。三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了解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理解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理论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掌握1848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学生从三个角度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的意义,进一步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

 

 

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需结合特定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从课堂回答问题来看,学生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背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来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能够基于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中国发展道路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但在设置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过程中,设置问题需进一步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评课记录

杨春玉:本节课紧扣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内容设计合理,师生互动性强

朱丽娟:围绕本课主题,设计的学生风采展示活动较新颖,师生互动性较强

刘鹏:本课思路清晰,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教师能够合理引导学生从差异视角分析本课主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