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
李敏 化学组
《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课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二单元第一部分,是继物质的量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概念。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理念源于生活中的物质含量的描述,从生活中含量到化学实验室中溶液中溶质多少的描述引入概念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建构,紧接着从概念的内涵、外延(物质的量浓度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学习,最后通过典型的案例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的应用落实到位。
课后反思:(1)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未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得两个部分(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哪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公式换算(设未知数—溶液质量)不熟悉,在这个部分占用的时间比较长。
(2)提问要有指向性,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可以立马明晰老师问的是什么,这样可以避免老师反复重复,和课堂的拖沓。本节课的教学中在这个部分的确需要改进,设计问题时明确到底要问什么、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3)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将课堂的主体性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有意义的学习胜过万万千千的机械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以老师的讲授、引导为主,未能给与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点评:本课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四个部分学习为依托,构建该奶奶学习模型,即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推进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层到深层的梳理,从而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内部逻辑关系,构建学生知识的认知网络,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