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地理组张燕楠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任教年级、班级
高三11班(物政地)、高三14班(史政地美术)
二、班情学情分析
11班是物政地与物政生的混合班,是我从高二就一直带着的班级,一共21位地理选修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地理基础较差,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对我比较熟识,再加之是小班教学,所以学生在课前2分钟依然在继续他们的聊天、吃零食、追逐嬉戏等。铃声响起之后,才恢复平静,陆续拿出教材,由此导致一堂课的实际教学时间只有38分钟。高三本身就是紧张冲刺期,每节课如果还需要抽时间整改课前、课堂纪律,那么会影响高三教学效率。
14班是我本学年刚接过来的班,大多数学生我都不认识。这个班是美术班,12月初进行美术统考,现阶段以美术绘画为主要任务,文化课课时少且不允许布置作业,教学进度远慢于文化班。加之,学生基础较薄弱,需要反复巩固知识。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前2分钟更加重要。
三、工作目标
1.注重一切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高考学习打好基础。学习选修1的知识,理解基础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尝试专项研究与实践活动;学会灵活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和文字等资料比较差异、归纳规律、分析成因,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学习自然地理,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2.注重个别学生吃不饱、个别学生吃不消的矛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于班级部分合格考不及格的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针对性辅导,重视基础,重视课堂效率。选修班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把重心放到地理选修内容的复习与预习上。
3.当前阶段目标为全体学生能够在一模考试取得理想成绩。
四、针对性措施
1.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4.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一学期工作安排:
依据高二教学的进度,继续完成一轮复习,具体安排:
9月1日——9月27日:完成必修一的一轮复习;
9月28日——11月1日:完成必修二的一轮复习;
11月2日——11月15日:完成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一轮复习;
11月16日——11月29日:以中国地理的复习为背景,进行区域自然与人为地理的整合复习;
11月30日——12月13日:以世界地理的复习为背景,进行区域自然与人为地理的整合复习;
12月14日——期末:针对必修一进行强化训练和复习;综合复习与训练,迎接期末考试。
(二)第二学期工作安排
1.一模前安排:以考纲为基础,安排以下知识性小专题复习,并配以每周一次综合训练。
(1)地球仪与地图;
(2)地球的运动规律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大气运动规律水体和地壳的运动规律;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特征;
(5)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6)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7)环境保护的复习;
(8)看书自主复习,迎接一模考试。
2.二模前安排:以知识为基础,强化能力专题复习,每周一次综合训练。
(1)等值线图的判读;
(2)统计图表的分析;
(3)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4)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5)世界和中国重点区域、选修地理、综合练习,迎接二模考试。
3.高考前安排:以基础回归为主要任务,重查缺补漏。
(1)世界与中国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相关地理问题;
(2)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不同要求进行答题技巧的训练与答题模式、规范的强化;
(3)考纲回归与综合训练、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