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4班的班主任。新学期伊始,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建设、落实素质教育,促进班风、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现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高一(14)班共5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7人。高一学生正处于学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中学习的内容相对复杂和深入,学习任务相对繁重。高一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策略。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与衔接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二、本学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
2、巩固良好班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4、充分了解本班所有学生基本情况,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班级文化建设
1.教室环境
(1)环境卫生
制定班级值日班,明确分工,由劳动委员负责统筹,每天早、中、晚按照实际情况打扫教室,每个同学负责自己座位周边卫生,做到窗明台净,地上没纸,廊中无屑。课桌上原则上只放置当堂课所需书本,桌肚内书籍物品摆放整齐,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2)环境布置
窗台与阳台栏杆均摆放或悬挂绿植,设置绿植摆放架,创造绿色、舒适的学习环境,境布置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3)教室墙壁
充分利用教室前后墙壁、两侧空白墙壁和教室后方展板,营造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两侧空白墙壁上悬挂书法作品,教室后方墙壁张贴激励性标语,展板定期更换主题。开学初展板主题定位“迎接新学期”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室墙壁布置兼具鼓励性与活泼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利用教室前后空白墙壁展示优秀学生作业,形成榜样示范作用。
2.制度文化
(1)班级组织机构
以学生自主报名、民主投票的形式选拔班干部,增加透明度和学生的自主权,让有一定管理能力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明确职责,分工到人,让他们起到表率作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听取班干部对本班情况的汇报和建议,及时改进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2)班级公约
由班级同学征集意见,汇总整理并修改,就出勤、上课、作业、集会、仪容仪表等作出明确规定,张贴在教室公告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定期在同学中进行调查或开讨论会,听取同学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班级管理制度
①所有同学遵照校纪校规及班级公约行事,班干部责任细化,全方位参与管理班级事务。违反班级公约者填写班内《违纪反思表》并在班内公示,违反校纪校规者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②建立班级日志,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③建立班级考核评价机制,适时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班级对每次考试成绩年级前100名,学科之星,进步之星进行表彰;担任班委、课代表、小组长为班级做贡献、出板报、积极参与学校班级各项活动、为班级赢得荣誉,相应加分。迟到统计、语文英语重默次数统计、不交作业、不做作业、抄作业统计。依据考评制度,结合考试成绩,最终确定操行等第和三好生、校园之星评选,记录到成长电子档案。
3.精神文化
(1)班名:扶摇十四
(2)班歌:《和光同尘》
(3)班训:不尚浮华,志存高远。
(4)班主任核心理念: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教学是一场有温度的旅行,师生携手同舟共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公正之心赢得信任,用诚信之心赢得支持,用爱生之心赢得拥护,用持之以恒的心赢得长久的爱戴。教师要用信心换取学生恒心,用关心换取学生爱心,用爱心换取学生自尊心,用实心换取学生虚心。管理学生要严中有爱。教导学生要心中有数。开发学生要同中有异。
4.特色活动
(1)读书分享
班级设置图书角,每个同学轮流携带自己推荐的书籍放置在班级图书角,供其他同学共同阅读。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分享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要闻分享
班级设置“要闻”小黑板,所有同学既可以分享班内“要闻”,也可分享时政新闻,利用班会课等时间定期开展“一周要闻分享”活动。
(二)班级学风建设
1.加强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定期不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和科代表会议,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拖,欠作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3.利用班会课不定期的开展学法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在班级建立"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开展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加强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帮助,由班委会和科代表牵头,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实行一帮一。
(三)其他活动安排:
1.做好军训、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的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
2.在利用班会课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行为纠正,学习指导之外,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让学生有被重视或被注意的感觉;通过谈话,可以更好的因人施教,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更好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让学生说出心理话,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加以引导。
3.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通过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请个别家长来校协助处理个别学生问题,走进学生家庭这几种方式与家长取得沟通,相互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