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化学>>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化学组每周一课(苗福利)
物质的分散系
发布时间:2023-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贾鹰

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授课教师:苗福利 授课时间:2023921日 授课地点:常州市第三中学 高一(1)班

苗1.jpg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根据分散系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能从分散系的宏观特征入手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和表征,能联系不同分散系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能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并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能根据实验探究提出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并进一步付诸实施。(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分散系

1.分散系的概念

从初中常见的几种混合物的定义出发,找到其概念的共同点——分散系

2.分散系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作为标准进行分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是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是溶液

3.胶体的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1】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浊液颗粒物的浑浊的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浑浊程度。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实验2

加入氢氧化铁胶体胶体,液体变澄清

胶体能使悬浮颗粒物沉降

(2)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常用于鉴别胶体溶液

 

归纳总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m

109

109107

107

外观特征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通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通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

泥浆、油水

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胶体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可以用于净水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答案:B

解析A项,胶体的本质特征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正确;B项,胶体只有吸附性,没有杀菌作用,错误;C项,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正确;D项,Fe(OH)3胶体中的粒子具有较大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二、电解质的电离

生活导入:湿手触电;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的导电实验。

微观解释原因

1.电解质

(1)概念: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大都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非电解质:

(1)概念:无论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蔗糖、酒精、葡萄糖、油脂等有机化合物大多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的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电解质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生成水合离子,常写成简单离子的形式。

电解质的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H2SO4NaOHNa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为水合阴、阳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4(2-)

NaOH=== Na+ + OH-

NaCl=== Na+ + Cl-

4.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5、导电性实验

饱和氯化钠溶液与不同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对比》。

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

【即学即练2氢氧化钠固体 铜丝 氯化氢气体 稀硫酸 二氧化碳气体 氨水 碳酸钠粉末  蔗糖晶体 熔融氯化钠 胆矾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

(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

解析化合物酸(如氯化氢)、碱(如氢氧化钠)、盐(如碳酸钠、胆矾)都是电解质;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有机物(如蔗糖)都是非电解质;单质(如铜)和混合物(如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如铜)、熔融电解质(如熔融氯化钠)、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氨水)

 

 苗2.jpg

教后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标要求,重点设计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本质原因和微观解释哪些物质能够导电,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电解质的概念辨析。在微观解释之前,专门设计了从生活常识出发的导电性实验,进而引发学生探索其微观本质,最后,通过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实现“宏--符”的教学主线的贯穿。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从生活素材出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且比较流畅的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疑惑。

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1)板书设计不够规范,应注重大标题与大标题之间的内在关联。(2)根据学生在电解质概念的辨析易出错的点,现场出题的时候,出现了学生不易察觉,但是稍微不规范的细节问题。(3)有时间的情况下,应帮助学生归类:常见的混合物、能够导电的物质类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