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选题策划
为突出期刊主题策划特色,《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在5个不同主题下细分了选题方向和内容,并重点关注德育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共策划2022—2023年度选题32个。具体如下:
1 | 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课程标准就是其教学活动的依据。尤其是日前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无疑将掀起新一轮的讨论热潮。此外,高中新课标经过近几年的贯彻实施,教育工作者对课标理念的理解和落实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认识、形成的优秀教学方法都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关注。
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实践
1.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某一核心素养内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的解读与实践;
2. 初中新课标中某一课程理念(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解读与实践;
3. 新旧初中新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与实践
1. 针对高中新课标某一方面内容(如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学业质量标准、内容聚焦大概念等)的具体分析;
2. 教学中落实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的教学实践;
3. 教学中落实科学思维(如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
4. 教学中落实科学探究(如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教学实践;
2 | 教材 |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是值得教师深入挖掘的重要课程资源。为了引导教师正确而有深度地解读教材,鼓励对教材的个性化(批判性)解读,防止和克服偏离教材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的随意解读;准确、深度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学习、领悟、吸收和内化教材的智慧,防止和克服浅化教材的行为,避免只在教材表面上做文章,认识只停留在记忆和简单的理解层面,使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释放。
1. 中外生物学教材中某章节内容的对比分析;
2. 国内不同版本生物学教材中某章节内容的对比分析;
3. 教材中不同栏目(如问题探讨、思考·讨论、探究·实践、练习与应用)的分析与实践;
4. 教材中图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教材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6. 教材中某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拓展;
3 | 德育 |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二强调“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基于此,“特别关注”栏目将重点刊登德育主题的文章,该主题具体包括的选题如下:
1
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结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研究生物学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不断探索生物学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举措,引导学生体悟其中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养成。
2
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或美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结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正确劳动观念,让学生体验传统劳动,感受劳动艰辛,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开拓创新的劳动能力、诚实守信的劳动意识。
3
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结合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关注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生命伦理、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内容。
4
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结合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具体生态问题,研究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方式与内容,或呈现具体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案等,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生态家园。
4 | 教学研究 |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技巧能够从正面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选取一些教师关注度比较高,也符合当今素质教育要求的热点和重点内容,策划了部分选题。
1. “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与思考
2. 概念(大概念或具体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3. 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4.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5. 跨学科实践活动(STEM或STEAM)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6.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
7. 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单元式主题教学的研究
8.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9. 国外教育教学成果的分析与借鉴
5 | 考试
|
历年中考和高考是基础教育期刊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师参与度较高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对高考试题(中考试题)开展试题评析及考试命题趋势分析;总结与交流各地高考(中考)复习备考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对一些典型题例的解法进行探讨,从不同层面为一线教师提供高考的新动向、新视点,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考试辅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 2022年中高考生物学试题评析(如2022年中高考生物学试题中某个专题或某个具体试题进行分析;横向对比各地考卷的特点或试对某一考点的命制特点;纵向剖析近几年试卷特点或对某一考点的考查情况;结合试卷)
2.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联赛试题分析
3. 2022年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评析
4.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学试题命制与评价研究
5. 生物学原创试题的命制研究
6. 中高考改革及其配套评
《生物学教学》杂志2023年征稿简则
《生物学教学》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杂志面向国内外正式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学教师,兼顾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的生物学相关教育工作者。
1 刊载稿件的栏目和内容
生物科学综述:国内外生物科学的重要成就,侧重综合性,力求科普化;
教学参考:具有应用参考价值的教学基础资料,重点关注生物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与教材: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与解读;
教师教育:高校、中等学校和教育专业部门培养高质量生物学教师的实践及体会;
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国外教育动态、现代教育论坛、教育技术:生物学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国外教育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考试与命题:生物学考试命题、解题与研究,全国及地方高考、中考生物学试卷分析及解读;
实验教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改进;
科技活动、学生实践与创新、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成功案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展示,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活动实例等。
另外,封面、封底刊登作者投寄的原创性生物照片。
2 来稿要求
内容符合征稿要求。题目简明、格式规范、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标点准确。
2.1 字数 一般4000字左右。高水平的文章字数不限,欢迎2000—3000字的短文。
2.2 作者、单位 在题目下一行写作者,然后在括号内写单位全称、地级市和邮政编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类论文第一作者须为一线教师。
2.3 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 2000字以上文稿需有150字以内的摘要、3—5个中文关键词及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电子信箱、电话和手机号”等,排在文稿末)。
2.4 标题 按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每级标题均于左起顶格写题号,然后空1格写题名,二级及以下标题的题名后不换行、接排正文。
2.5 计量单位及其他专业符号 以国家颁布的标准为准(例如:mL、kg、cm等)。
2.6 参考文献 文中若涉及重要的数据资料和引用文字,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中按出现次序于相关文句或数据资料右上角加方括号,括号内写文献顺序号,文献在文末列出。其中:①期刊文章按“作者(3人以上用‘等’或‘et al.’).文题[J].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列出;②书按“作者.书名[M].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列出;③论文集按“论文作者.文题[C]//编者名.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列出。例如:
[1] 戴锡玲,俞伟东,孙忠泉,等.从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到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13,38(4):34-35.(期刊文章)
[2] ALEIXANDRE MPJ. Philosophy of biology[J]. Science Education, 2000, 84(2): 276-278. (期刊文章)
[3] 张 治,杨振峰,王伟庆.中学生命科学学实验手册(高中试验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83-87.(书)
[4] 王秋远,钟 阳,张志礼.元认知与生物学科学素质培养初探[C]//马炜梁,张文华.生物学教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5-38.(论文集)
2.7 其他 文稿内外文的大、小写和正、斜体须区分清楚;文中的图、表等需有序号和标题,图片务必有足够的清晰度(需提交原图);因篇幅或媒体形态所限不能放在正文中的视频、调查问卷、教案等原始材料,将择优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封面封底彩色图片稿件要求图像美观、整洁、主体突出;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请在文末注明课题的来源、名称及编号。
3 投稿
采用网上投稿系统投稿:登录 《生物学教学》杂志官网(网址:{域名已经过期}),点击作者中心“作者投稿查稿系统”图标,进入在线投稿系统主页,按要求注册、提交;本刊电子邮箱swxjx@{域名已经过期}不接受投稿,只作为联系邮箱。
4 承诺和约定
本刊对来稿一律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稿件经审理后即告评审意见或发出拟刊用通知。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作者授予本刊对拟刊用的原稿有修改权,及对刊用的稿件有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翻译、汇编、改编、许可给第三方等专有使用权。稿件刊登后即一次性支付稿酬。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投稿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本刊审稿周期设定为三个月,超过此期限视为退稿,退稿后作者方可另投他刊。为抵制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投稿论文进入审稿程序后不接受以一稿两投或多投等名义要求撤稿,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署名作者必须对论文有真实贡献,已录用的论文不允许增减作者而改变署名方式。
发布日期: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