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班级管理感悟
潘雨朦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14)班的班主任,在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收获颇丰,现从班级管理分析和对应措施两个方做总结。
一、班级管理分析
从班级入学以来的学习状态来看,整体学习状态良好,但是有个别学生会出现卡点到教室的现象,作业不能集体统一收齐,零零散散的自己去学科老师办公室交作业。
(一)班风层面:
1.自我管理的能力需要提升。早上、中午、晚自习开始上课时间观念不强,不能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中午,已经打铃还有个别学生在卫生间,磨磨蹭蹭的卡点到教室。早上进班之后,不能尽快的进入早读状态,控制不住要讲话,后期我会提早进班,紧抓学生的自律意识。
2.班委负责有担当。周六下午的自习课,因为现在是班主任轮班制,我在第二周时完全让学生自己自习,并未安排班干管理纪律,在临近放学前会有一些骚动,但是在第三周,我让班长坐在前面担当老师的角色,班级自习纪律明显好很多,学生都能在认真的自习,并且课代表也认真负责,下课按时将作业收齐交至学科老师办公室。
3.学生周末网瘾较大。因为双减的落地,学生周六和周日居家基本是没有笔头的作业的,学生因为在家缺乏自律以及家长的有效约束,导致有些学生会组团打游戏。
(二)学风层面:
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尤其是对于弱势学科能够自主形成学习互助组,课间或者活动课能够共同探讨数学、生物等学科题目,同学们在数学学科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
(三)学生个人层面:
1.缺乏吃苦精神。以前初中阶段学习压力小,安逸惯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方面稍有的吃力就不愿意学下去,畏难情绪严重。
2.不会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时间都在嘻嘻哈哈中浪费了,做事拖拉、懒散,不懂珍惜利用课间时间。
3.对知识的积累和把握根本谈不上,更别提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
二、对应措施
工作布置了,不代表完成,任务安排了,不代表落实;事情做了,不代表做成。关键在于落实的精细度,落实的实际效果。
1.狠抓落实常规工作。
认真落实学校的班级管理的节点管理要求,班主任早中晚提前到班,我做到早上7点10分,中午12点25分 ,晚上6点20分进班;作业收交检查;
2.扎实推进“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精神,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3.做好每一道题,上好每一节课,管理好每一位学生,辅导好每一名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提高,培养能力(学习的能力,做题准确度的能力,做题的速度等),语文、英语要加强阅读习题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审题,做题能力。
4.加大学生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工作力度。全体教师准时到班候课,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听课、做笔记、课后做练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惜时的学习精神,创建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具体措施:
(1)以阶段性(周检测、月检测)为主线,根据每次考试尖子生成绩变化情况和阶段性学习生活存在的心理困惑,多与同学们交流,通过班会课总结,有针对性确定辅导主题:如:尖子生的消极(自负、自居、脆弱、嫉妒、焦虑……)心理辅导;考前、考中、考后心理辅导;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慎纳成功,笑对挫折;学会共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面高中,正视压力;学习方法指导;竞争与合作……
(2)除了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外,班主任及班级科任教师平时就要积极做好尖子生思想工作,经常进行重点谈话,仔细观察,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对于后进生做到班级常规要求,遵守纪律,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和保证课堂效率就好,维持稳定。
(3)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协调任课教师消灭尖子生的弱势学科,积极发挥优势学科,保持学科间的平衡。科任老师要积极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助,必须确保尖子生真正尖起来。
(4)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尖子生学习互助小组,组内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借脑,共同提高,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弱势学科,消化老师额外的学习任务。班主任任大组长,协调统一。科任教师任小组辅导员,协助班主任搞好小组间的竞赛或比赛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建立起小组内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机制和小组间的激励评比方案,从而使尖子生有一较为上进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机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划分好学习小组后,由组长带领大家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习是一个“其智交相明,其才交相成”的取长补短、共同受益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小组间积极开展学习上的竞赛或对抗赛,充分调动学生勇于竞争的勇气与干劲。对取胜的小组可以给些物质或精神奖励。
(5)培养学生要强调重细节、重过程、重积累的意识。
一般学生要想在较短时期大幅提高成绩一般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只要各科都能从多提高1分入手,总成绩就会有大的进步,所以要积极要求学生解决如何多拿一分、多做对一题的问题;要使学生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决答题不规范、不会用学科语言答题、不重视步骤、做题不严密的毛病;纠正审题不清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解决和反思粗心大意出错的地方;加强记忆,保证记忆题目的得分;提高书写质量和规范;注意提高做题速度,学会分配做题时间等。
(6)平时要多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做题细节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冷静思考、沉着应试的良好心理素养,遇到容易题不产生大意的心理,遇到难题也不产生紧张心理,一步一步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7)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学生佩服老师、欣赏老师,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还要教育他们要敢于与老师交流,让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态,及时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综上,希望不断构建良性健康的班级氛围,和学生共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