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佳欣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探究

  张 翅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南通 226019)

  摘要: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观培养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在于增强他们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能力,之后再训练他们 的历史理解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最终达到既能助力高考应试能力培养,又能使他们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7)0011-000104-01


  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多元化的功能,其除了为学生建立起高考应试能力之外,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以及在历史唯物观的视角下来审视社会的能力。尽管目前同行认可历史教学的多元 化功能定位,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以应试教学的方法,突出建构起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兼容高考应试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来促进他们在历史人文素养上的提升。

  一、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条件分析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上,当前已经具备相应的条件,具体包括:

  (一)高中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

  众所周知,高中素质教育通过10多年的实践,其理念已经在教师教学意识中生根。从而,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供了教学思想保证。而且,从近年来所出现的有关高中历史教学探究的文献中也可感知到,重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的作用, 已经逐步引起包括中学教育界的重视。

  (二)高中历史教学实验的可喜景象

  在传统视域下来看待高中历史学习过程,其所出现的景象便是 “死记硬背”。在笔者的历史教学模式实验中,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点向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即去寻找支撑该结论的历史史料。 结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班级学生分别从《马恩选集》和网络平台中找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史料资源。进而,就客观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相对沉闷的局面。

  (三)互联网所给予史料实证的便利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史料资源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搜索。而且,这些史料资源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是多样性的,如图片、视频等。同时,与这些史料相联系的影视资源也成为了重要补充。

  二、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着力点

  在上述条件已经具备的基础上,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着力点:

  (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素养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历史史料实证素养,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素养。笔者认为,史料搜集素养的养成应是在“兴 趣”的驱使下来完成,而且在对史料的搜集中可以是在问题导向, 也可以是一种学习习惯。但对于后者素养的养成,则更为必要。可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动员和激励事宜。

  (二)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史料识别素养

  随着海量的史料资源被搜集,如何在其中求得能够支撑历史论题的史料呢。为此,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史料识别素养。史料识别素养的前置性能力,便是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体 系。这就表明,这种史料识别素养的养成能够激发学生对已有历史 知识的应用,最终达到高考应试与人文素养养成相统一的效果。再者,学生还需要能够对史料所呈现出的历史知识进行能动转换,进而完善已有的历史知识结构。

  三、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合理设计需要史料实证的问题

  虽然本文意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但在问题的选择中还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史料搜集的难易程度上进行把握。在中国史方面,中国现代史比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更易找寻。同样,在世界史部分也是离当前越近的时期,其史料更易找寻。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史料搜集难以程度,合理的设计出实证问题。

  (二)给学生提供史料实证的路线图

  毫无疑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实证模式,这已超出了高中生探究能力的范畴。可以这样说,这已包含了学术研究的成分。为了减少学生在实证中可能存在的“无用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为他们指明史料实证的路线图,而且在他们的史料搜集、 史料识别、史料知识解读等全过程给予帮助。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完成

  前面已经提到,需要培养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他们的素养。实践表明,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完成这项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设立学习小组的组长, 并由组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技术路线在小组成员中进行分工。最终,在统一讨论中完成对实证报告的撰写。

  (四)将小组实证报告在课堂中讨论

  作为一项课程作业,最后还需要将各小组的实证报告放在课堂中进行讨论。首先,由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阐述,然后提出通过史料实证所得出的结论,即与传统历史认识是否相一致。教师在这里所应担负的职责便是,对小组的实证思路进行评价,并以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去深化史料实证工作。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在于增强他们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能力,之后再训练他们的历史理解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具体的做法为:合理设计需要史料实证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史料实证 的路线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完成、将小组实证报告在课堂中讨论。

  参考文献:

  [1]赵莉莉.论高中历史课堂的探究式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 刊,2010(35):108-109.

  [2]辛志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 院学报,2010(6):207.

  [3]陶家汉.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 报,2010(11):127-128.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