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佳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尹泽见

  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确立后,历史学科也结合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际,为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下去,在课堂教学采取导学设疑、问题探究、情境体验、 延伸拓展等教学环节。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结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特有的表现形式,这种素养和历史学习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中 逐步形成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是历史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的重要体现,这里面主要蕴含了唯物主义、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国家情怀等方面。 唯物主义观是学习历史的理论指导,又在历史教学中内化成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课标”中强调,历史课程是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学 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就能了解人类的发展,总结历史经验 并学会用历史观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历史是变迁的, 为了显示人和事物的发展、发生等,就要有一个时间的 框架,时间观念是感知理解历史的前提,但是又属于空 间概念。时空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元素,对于感 知历史也是有用的,利用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 才能把古今贯通,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史料证实也是 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是学习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利用史料感知、辨别、评价等,把符合史料的 材料作为基本的依据,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对历史 形成客观认识。历史解释素养要求学生客观的解释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和现象等,符合历史的真相,并对历史原因进行分析,也为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从而让历史 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历史是社会整体的留印,是对历史 的总结,也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精神的发展。国家情怀是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也是社会实践中生命价值体现的重要素养。历史价值观就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态 度和“三观”,对民族有认同感和国家情怀,并具有国 际意识和世界胸怀。

  二、利用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和历史课的特点,尝试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1. 导学设疑发展核心素养

  导学和设疑是教学开展的一个环节,也是引入问题的关键。导学能够让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呈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就需要进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学习《祖国 统一大业》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归 纳和整理,把其中的知识内容整理成四方面:第一是统 一之源,也就是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等;第二是统一 策略,也就是“一国两制”的来源和含义等;第三是统 一之路,“一国两制”的实现和回归大事;第四,统一 中国。也就是探索台湾问题,找出两岸发展的相关史实。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归纳等,在时空概念上就有了“祖国统一”的基本认识。然后通过导学,给学生布置相 关的问题,如什么是一国两制、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 制、如何评价一国两制等,利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知识再现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理清历史背后的因果关系,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等。

  2. 问题探究孕育核心素养

  在梳理知识之后,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后会产生一些困惑,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 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进行思维碰撞, 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理念。探究的过程就是对于史料证 实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 能力,对史料进行编辑和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把知识 融入进去,让学生进行史料的分析和评价,从而让学生 史料实证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 时,可以准备一些关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资料以 及邓小平同志对这些资料的论述,然后引导学生对“一 国两制”的内涵进行探索,思考这种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接下来再探究一些与台湾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引入中国 近代反对外敌入侵中国的历史、在“九二共识”,《国 家反分裂法》等史料的基础上,探索为什么台湾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信息。 这样学生就能在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过程中解读课本,利 用唯物主义观解答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叙述的史料证实能力就得到发展,学生也了解到了唯物 史,认识到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把唯物史用来指导 自己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 料实证等素养就得到发展和提升。

  3. 情感体验强化核心素养

  情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我们应从教学 的实际出发,创设具体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 体验,从而感悟历史的意蕴和真谛,让学生获取真实的 感悟。在情感体验中除了创设实物情境还可以创设活动 情境等,如角色扮演、讨论等创设情境。在学习《祖国 统一大业》时,对于“统一之策”这个内容,适合学生 进行探究,而“统一之路”就可以进行活动体验,影视 材料再现等,学生就会有深入的感受。可以通过一些课 件展示,里面有爱国人士的文学作品进行渲染,学生就 会在这种意境中体会到游子回家的感觉。而“统一之路” 中的港、澳回归的史实,让学生体验港澳回归的自豪, 从而引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等。我们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能 让学生家国情怀得到释放。

  4. 适当延伸拓展核心素养

  延伸拓展环节就是要让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扩展。 延伸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完善,深化理论,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这样学生就能开阔视野,提升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历史情怀。例如,在学习《祖国统一大 业》一课时,关于台湾地区的历史就可以进行相关的补 充,让学生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有明确认识。可以把三国、元朝等有关台湾地区的历史资料,还有郑成功收 复台湾以及设立台湾省等材料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从 时空上把握台湾问题的脉络,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 延伸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历史深层次的内涵。教科书上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使用教材。我们在做的时候,在超越教材的时候,就要遵循贴近学生实践、放眼未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含义、 乡情民俗气息,让学生在历史拓展中产生兴趣,让其核心素养也得到拓展。

  三、结束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我们要在教学中采取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做到以唯物史观、历 史情怀去看历史问题,从而实现历史三维目标,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也以培养学 生历史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 华 .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4):10-24.

  [2] 李海龙 . 历史教学中引领学生建构历史解释的思考 与探索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17(1):75-81.

  [3] 姜宇 , 辛涛 , 刘霞,林崇德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 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6):29-32.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