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对天上恒星的划分,类似西方的星座,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宿”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古时候的人们根据它们的出没和中天时间定四时,安排农事活动。2023年6月1日,地理组青年教师在武晨旭老师的带领下齐聚教师阅览室,感受古代人民对星空的浪漫理解。
初学者仰望星空,会感到星罗棋布,杂乱无章就像天书一样,为了让繁星密布的夜空容易让人辨识,人们把星星组成想象的图形,这就好比将星图比喻为天上的街市,给城市的街道命名般的描述星星,不同于传统地理图集或者天体照片,也就是说,星图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征精确描述或绘制即是“星星的地图”。中国古代称之为星官、星宿,西方称之为星座。因为古代人们主要生活在北半球,所以北天星座以动物和神话传说来命名,南天是近代科学兴起后,以航海、科学仪器命名。整节课武老师将讲解重心放在了中国的二十八星宿上,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恒星的划分称为“星宫”,它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星座系统,把星空中的1464颗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共三垣和二十八宿共31个天区。北天极附近三个较大的天区,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之所以称之为三垣。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叫做“四象”,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四象方位。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总共为二十八宿。
最后,武老师花了一点时间将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座与中国的二十八星宿进行对比,丰富了大家的星空知识。了解星空,了解天文将有利于地理学科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习,更是为了将来参加天文知识竞赛做好准备。(文:武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