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 • 扩大内需战略
政治组 杨春玉
一、时政速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注: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之外的制度、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023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不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大,稳就业任务艰巨,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投资再生产的全链条拓展内需体系,培育由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共同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
二、概念解析
1、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其中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外需指的是出口。
2、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3、有效需求:是指能产生购买行为的需求,消费者对很多消费品都有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产生购买行为,这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产品取得难易有关。
4、消费
(1)传统消费,如:吃穿等基本消费、出行消费、居住消费等。
(2)服务消费,如:文化旅游消费、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消费、教育服务消费、群众体育消费、家政服务消费、社区公共服务等。
(3)新型消费,如:线上商品消费、“互联网+社会服务”、共享经济消费新业态等。
5、投资
制造业投资、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如: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融合基础设施投资、创新基础设施等)
三、意义剖析
材料一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特别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材料二 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不确定性增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材料四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夯实国内基本盘;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依托国内大市场,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更高效率实现内外市场联通,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
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积极意义。
四、现状分析
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国中小企业综合经营与消费者信心指数
问题2:请概括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五、解决策略
202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要求,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要更好地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较大、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结构仍需优化等堵点难点,更好地把握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
问题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激发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六、哲学感悟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是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调整、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要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卡脖子”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供给结构与有效需求的适配性,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良性互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的优势所在。
问题4: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如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七、热点追踪
【进淄赶烤】这个春天,在微博抖音各大网红大V的加持下,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的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了,火到各地游客组团坐高铁到淄博打卡种草,五一假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淄博烧烤文化独特,将山东卷大饼、围炉煮茶和撸串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有着很强烈的仪式感和场景感。
为了让游客更好体验,从业企业成立烧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共同维护淄博烧烤的美名;政府借助市场之力,开通了烧烤专列,制定了烧烤地图,全面提升交通体系便利度;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和缺斤少两行为,保障饮食安全,营造淄博烧烤良好的消费体验;淄博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历史上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政府优化烧烤加文旅景点的组合路线、发挥连带效应,加强对外宣传,借“烧烤之风”“烤热”淄博文旅市场。
问题5:用心才能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反思:
本课本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结合党的二十大、2023全国两会、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热点,选择扩大内需战略作为时政复习主题。
关于需求问题,一直是经济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加强学生对消费和投资的微观理解,对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宏观把握,从而提升学生作答选择题和主观题的综合能力,是本课要突破的重点。基于以上考虑,教学设计了时政速览、概念解析、意义剖析、现状分析、解决策略、哲学感悟、热点追踪七个环节,同时,对重要文件中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梳理,整理出观点集锦,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扩大内需战略。从课堂实施效果看,学生参与度较高,在时政知识获得、图表题解题方法、主观题答案提炼等方面有一定提升。本课还可适当增加1-2个典型选择题,特别是传导类的,可以进一步检测学生时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评课:
刘 鹏:本课选择扩大内需战略,紧扣时政热点,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时政的基础上,运用时政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运用所学对阐释时政,发挥时政素材在思政课中的独特价值。
刘 志:本课重视模块综合,如从矛盾的角度,说明如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建议可以和更多的模块进行综合,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家政治与经济等。
钱亚琴:本课教学容量大,有理论热点、有社会热点,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时政、运用时政。可提前下发学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益。
卢艳伟:本课各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帮助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全面了解扩大内需战略。